首页> 中文学位 >绣球丁香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
【6h】

绣球丁香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绣球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为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落叶灌木,其植株矮小,枝条柔细,花繁叶茂,纷纭可爱,是园林绿化和盆栽的珍贵优良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但目前绣球丁香大部分处于野生状态,尚未进行大面积生产和利用。由于扦插繁殖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且不受树种限制,能很好地保存亲本优良性状,因此,研究绣球丁香扦插繁殖技术,提高其扦插成活率,对于绣球丁香的良种繁育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绣球丁香的嫩枝扦插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穗规格、不同插穗部位以及不同生长素及其浓度对绣球丁香插穗生根的影响,同时从生理生化角度,对不定根的发生和发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从外部形态上看,绣球丁香嫩枝插穗愈伤组织部位和皮部均能生根,但皮部生根占大多数,故绣球丁香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为主,兼具愈伤组织生根型和混合生根型。绣球丁香嫩枝扦插过程可分为不定根诱导期、不定根表达期和不定根伸长期三个阶段。
  利用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可显著缩短绣球丁香扦插生根周期、提高生根率及不定根质量,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绣球丁香扦插生根的最适生长调节剂浓度为IBA1500mg/L。
  不同粗度插穗生根率差异显著,以细枝条(小于0.5cm)插穗生根效果较佳,生根率达到88.14%;但插穗粗度对生根指数、一级根条数、一级根长三个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部位插条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差异显著。其中,中部插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达到87.71%,生根指数最高达82.01cm;其次是上部插条,其生根率为76.12%,生根指数为49.87 cm。插穗部位对一级根条数和一级根长影响不显著。
  2、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绣球丁香嫩枝插穗生根与POD、PPO及IAAO三种酶活性密切相关。IBA处理显著提高了POD和PPO活性,愈伤组织形成期,POD与PPO活性均迅速升高并达到最高水平;而处理组IAAO活性却迅速下降直到第15d略有升高。在整个生根过程中,POD与PPO活性在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变化幅度更大,且峰值提前约5天;扦插初期对照组与处理组IAAO活性呈现相反的趋势,前者缓慢升高而后者迅速下降,且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来看,在不定根诱导时期,需要较高活性的PPO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同时较高活性的POD和IAAO有利于体内IAA的分解,促进根的诱导;而表达期则需要较低活性的POD和IAAO保护IAA免受分解,以促进根的形成和伸长。
  在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均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淀粉含量则呈现出“缓慢下降—急剧下降—缓慢上升”的趋势。经IBA处理后插穗营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这说明,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与伸长。
  IAA、ABA、GA3、ZT四种内源激素在绣球丁香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IAA与ZT含量呈现出“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IAA和ZT均有促进生根的作用;而ABA和GA3有抑制生根的作用。在整个生根过程中,IAA与ABA含量呈现出互为消长的关系, IAA/ABA比值高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
  IBA处理显著降低了ABA和GA3含量,提高了IAA、ZT的含量及IAA/ABA值,并且整个生根过程中,处理组激素含量变化较对照组变化更加剧烈,可见IBA处理后插穗内源激素进行了重新分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