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三种禽肿瘤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6h】

山东省三种禽肿瘤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1 前言

1.1 ALV、MDV、REV的病原学

1.1.1 禽白血病病原学

1.1.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原学

1.1.3 马立克氏病病原学

1.2 ALV、MDV、REV的亚群分类

1.2.1 ALV的亚群分类

1.2.2 MDV的血清学分类

1.2.3 REV的血清学分类

1.3 ALV、MDV、REV的病毒及其基因结构

1.3.1 ALV的病毒及其基因结构

1.3.2 MDV的病毒及其基因结构

1.3.3 REV的病毒及其基因结构

1.4 AL、MD、RE的流行病学

1.4.1 ALV、MDV、REV的传播方式

1.4.2 ALV、MDV、REV的临床表现

1.5 ALV、MDV、REV的防控与净化

1.6 ALV、MDV、RFV的经济意义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本

2.1.2 实验细胞

2.1.3 实验菌种

2.1.4 实验试剂

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5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试验方案

2.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及各自的比例

3.2 感染状态下的镜检各种血细胞的变化

3.3 大体剖检及肿瘤病理组织学形态

3.4 多重PCR诊断四种肿瘤病毒感染

3.5 血常规检测规律

3.6 病毒碱基及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对及致病性变化

4 讨论

4.1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4.2 血液学检测

4.3 大体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诊断

4.4 核酸诊断

4.5 分离毒株的序列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三种肿瘤性疾病均由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的多种脏器发生肿瘤性病变。禽白血病主要引起机体各种血细胞的癌变,马立克氏病主要引起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病变,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主要引起机体以矮小综合征、网状细胞增生、淋巴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增生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一种病理综合征,三种疾病均可传染。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养殖大省,为了了解近3年以来山东省内能够引起禽三种肿瘤性疾病的四种病毒感染流行特点以及三种肿瘤性疾病各自发病特点,故采用ELISA、大体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血液学分析、病毒分离、多重PCR等检测方法随机抽查了省内12个地级市的1家祖代鸡场、11家父母代鸡场、12家商品代养鸡场,品种包含了肉鸡、蛋鸡以及地方品种的肉用鸡,共采集了血清/棉拭子1274份,活鸡111只。针对AL的血清学检测发现AL在山东省内普遍存在,而且各种品种的鸡均有感染,主要以4种状态存在,比例分别为:(1)抗体阳性、抗原阴性(Ab+,Ag-):11.85%(151/1274),说明此类类鸡群体内含有有效循环抗体,抑制病毒生长繁殖,比较安全;(2)抗体阴性、抗原阳性(Ab-,Ag+):7.14%(91/1274),说明此类鸡群存在病毒血症,能够向体外排毒,对大群有水平传播病毒的威胁;(3)抗体阳性、抗原阳性(Ab+,Ag+):0.16%(2/1274),说明病毒在感染机体后发生变异,对鸡群有威胁,但变异率不高;(4)抗体阴性、抗原阴性(Ab-,Ag-):80.85%(1030/1274),说明此类鸡群没有感染过病毒,处于健康状态。通过对收集的111只活鸡的大体剖检以及临床观察发现,肿瘤携带鸡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沉郁、消瘦,排白色或者灰绿色稀粪,其肿瘤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脾脏、肾脏、腺胃等脏器,偶见于肺脏、心脏,肝脏、脾脏病变主要以肿大增生或者有明显的肿瘤灶,腺胃主要病变为肿大增生,未见由ALV-J感染造成的血管瘤病变,通过大体剖检并与前几年的调查比较发现近3年病毒在感染机体之后,肿瘤谱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对典型肿瘤携带病例组织脏器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各组织脏器的肿瘤类型主要是淋巴细胞瘤、髓细胞瘤、成红细胞瘤。通过血液学检测,肿瘤携带鸡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会明显上升,感染ALV的个体淋巴细胞或者髓细胞数量明显上升,感染MDV的个体淋巴细胞数量会明显上升,因此,血液学检测可以作为肿瘤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多重PCR检测发现111只活鸡均有病毒感染,其中ALV-A的阳性率为14.4%(16/111)、ALV-J阳性率为38.7%(43/111)、REV阳性率为17.1%(19/111)、MDV的阳性率为49.5%(55/111),MDV的感染率明显上升。ALV-J与REV的双重感染率为6.3%(7/111),ALV-J与MDV的双重感染率为3.6%(4/111),没有三重或者四重感染。从储存典型病例的组织中共分离出5株ALV-J毒株,基因克隆测序之后,通过碱基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5株病毒均与国内毒株NX0101有较近的进化关系,说明近3年省内ALV-J流行毒株变异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