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毒性评价及亚致死效应
【6h】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毒性评价及亚致死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1 引言

1.1 蜜蜂概述

1.1.1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

1.1.2 蜜蜂的价值

1.1.3 蜜蜂现状

1.2 新烟碱类杀虫剂

1.2.1 作用机制

1.2.2 新烟碱类杀虫剂市场及应用

1.3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

1.4 农药对蜜蜂的风险评价体系

1.4.1 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

1.4.2 欧美和欧盟-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

1.4.3 我国农药对蜜蜂的风险评价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生物及标准化

2.1.2 试验药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化学试剂

2.1.5 试验方法

2.1.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七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

3.1.1 中毒症状观察

3.1.2 参比物质试验结果

3.1.3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3.1.4 风险性评价

3.2 不同剂型不同含量的吡虫啉对蜜蜂的急性毒性

3.2.1 不同含量不同剂型的吡虫啉对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

3.2.2 不同含量不同剂型的吡虫啉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

3.3 不同试验方法下吡虫啉对蜜蜂的急性毒性

3.4 吡虫啉对蜜蜂幼虫的急性毒性及亚致死剂量的确定

3.5 亚致死剂量的的吡虫啉对蜜蜂幼虫的影响

3.5.1 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蜜蜂幼虫及蛹生长发育的影响

3.5.2 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蜜蜂幼虫主要解毒酶、靶标酶的影响

4.讨论

4.1 七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评价

4.2 不同剂型不同含量吡虫啉对蜜蜂的急性毒性

4.3 不同试验方法下吡虫啉对蜜蜂的急性毒性

4.4 吡虫啉对蜜蜂幼虫的急性毒性

4.5 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蜜蜂幼虫的影响

4.5.1 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蜜蜂幼虫和蛹生长发育的影响

4.5.2 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蜜蜂幼虫和蛹解毒酶和靶标酶的影响

5.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蜜蜂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传粉昆虫,在能为许多植物授粉的同时,也获得自身赖以生存和繁殖的食料—蜂蜜和花粉,蜜蜂授粉产生的效益比蜂产品自身的价值高5~12倍。蜜蜂所具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杀虫剂对蜜蜂影响的研究性报告。研究内容一方面集中在实验室、半大田以及大田条件下杀虫剂与昆虫的剂量效应关系;另一方面则集中在杀虫剂对蜜蜂的生长发育、行为和生理等方面的亚致死效应,并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随着新烟碱类杀虫剂广泛应用,此类杀虫剂对传粉昆虫尤其是对蜜蜂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综合评价此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本研究选取了生产中常用的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评价了这几种药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并选取代最具表性的品种—吡虫啉,研究了不同剂型、不同生测方法条件下吡虫啉对蜜蜂的急性毒性的影响。使用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处理3日龄蜜蜂幼虫,研究其急性毒性效应并确定了亚致死剂量。获得了亚致死条件下,吡虫啉对蜜蜂幼虫体重、化蛹率、平均蛹重、羽化率和发育成功率等指标的影响,并研究了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蜜蜂体内解毒酶、靶标酶的剂量效应。以期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开展蜜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1.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蜜蜂都存在较高的毒性和风险性。啶虫脒、噻虫啉拥有对蜜蜂急性毒性低毒和低风险性的优点。烯啶虫胺风险性虽比噻虫啉、啶虫脒高,但远低于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品种—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2.不同剂型的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经口LC50(48 h)值介于3.552~15.928 mga.i./L之间,总体上毒性表现出微乳剂>乳油>可溶液剂>悬浮剂>可湿粉>原药>水分散粒剂的规律。
  急性接触LD50(48 h)值介于0.101~0.250 a.i.μg/只之间,不同剂型间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相差不大。
  3.以97%吡虫啉原药为测试对象,采用微量点滴法获得接触LD50(48h)=0.101μga.i./蜂,小烧杯法得到经口LC50(48h)=12.599mg a.i./L,饲喂管法获得经口LD50(48h)=0.0289μg a.i./蜂。
  4.吡虫啉对3日龄蜜蜂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8.193 mg/100g饲料,确定了亚致死剂量为:LC5=1.175 mg/100g饲料,LC10=1.804 mg/100g饲料,LC20=3.303 mg/100g饲料。
  5.随着亚致死浓度不断提高,幼虫平均死亡率提高,平均幼虫重、化蛹率、平均蛹重、羽化率和发育成功率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6.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参与吡虫啉在蜜蜂幼虫体内的代谢,随剂量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待幼虫排便发育成蛹,剂量效应趋于不明显。其可能原因是,吡虫啉及代谢产物在蜜蜂体内的半衰期为25h,待幼虫排便化蛹,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由排便排出体外,靶标酶、解毒酶活力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