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6h】

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目标与内容

1.4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5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休闲旅游农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2.2理论基础

3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现状

3.1肥城市基本情况

3.2肥城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资源基础

3.3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布局概况

3.4 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主要类型

3.5 肥城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成效

4肥城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4.1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残缺

4.2区域布局不合理,缺乏合理的规划

4.3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

4.4行业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4.5政府扶持力度较弱,社会开发投入机制欠缺

4.6人才资源匮乏、园区管理秩序混乱

5 国内外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经验借鉴

5.2 国内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经验借鉴

6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加强政府引导,合理规划布局

6.2建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监督管理

6.3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6.4丰富产业结构,构建延伸产业链条;

6.5完善产品结构,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6.6加大宣传力度;

6.7培养专业人才,优化服务水平

7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休闲旅游农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通过带领游客亲身体验农家的田园生活,享受绿色,呼吸清新的空气从而放松身心。一方面,城市居民对于在清新的环境中参与娱乐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的需求,催生了休闲旅游农业的产生。另一方面,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进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休闲旅游农业既满足了城市人口休闲度假的精神需求又满足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物质需求。因此当前国家正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肥城市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西部地区,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总9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6万人,农业劳动力39.3万人,辖13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607个村,约20.5万户农户。肥城市是山东百强县,肥城市具有资源丰富的农牧资源和矿物资源,肥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肥城桃尤其为世人所熟知,肥城市更是因此素有“中国佛桃之乡”“世界最大桃园”等称号,另外肥城还有地热资源等都适合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基于以上认识和现阶段休闲旅游农业大力发展的需要,本文以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休闲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农村建设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等理论,结合国内外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经验和对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进行调查的第一手实证数据,对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肥城市今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思路和发展建议。
  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在开发过程中往往缺乏前期规划,不同区域间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之间关联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引导工作,合理规划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园区的布局。在进行区域规划时,要注重区分区域间不同的主题文化建设,突出我市北部山区景色、中部赏花品桃、南部有机农业观光的特色优势,避免雷同设计的频繁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设施、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建设尚不完善,园区整体待客能力较差。对此,应完善财政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放宽对休闲旅游农业项目的信贷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进入休闲旅游农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旅游农业投入机制。合理引导国内外企业、其他规模化产业、民间资本、社会限制资金对休闲旅游农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过度依赖肥桃资源,以传统观赏型休闲旅游农业模式为主,季节性特点明显。休闲旅游农业项目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农家乐为主,且档次较低,缺乏产品文化内涵。这些均影响了肥城市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今后肥城市应丰富产业结构,构建延伸产业链条对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定位。对各乡镇的不同资源内涵和文化特色给予着重突出和挖掘。完善产品结构,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充分挖掘游客的消费需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更多的开发易于携带有纪念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产品开发要注意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和科技性的结合。多措并举打开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的新局面。
  第四,行业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行业准入门槛低,无证经营现象严重;部分景点脏乱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存在过度开发,废农造景,不注重保护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现象。对此,应改善农业局、旅游局、环保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应加快休闲旅游农业方面的制度建设,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机构如行业协会,负责规范行业监督管理。设立休闲旅游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方式进行行业专业人才建设,对农民定期进行统一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提高农民服务水平
  第五,政策扶持力度较弱,地方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联系并不多,缺乏一个能够将这些相关部门联系起来的统筹管理部门。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机构如行业协会或引导机构专门负责与各相关部门之间就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的相关事宜进行协商管理。发挥好企业和政府之间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便于对行业内成员提供项目咨询、规划指导等服务。同时抓好肥城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设与宣传两大手段。既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同时注重旅游商品对外的宣传作用。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1)通过对肥城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休闲旅游农业理论。2)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思路。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1)有利于促进
  肥城市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形成民俗文化、生态资源与休闲旅游农业的协同发展。2)丰富了肥城市农业发展模式,有利于打响肥城桃等特色农业品牌知名度;3)休闲旅游农业对于农业的生产和运作、管理有一定的要求,经营者既要有农业知识、科技知识又要有管理运营经验,因此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