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夏地区3~5岁儿童乳牙龋病危险因素分析
【6h】

宁夏地区3~5岁儿童乳牙龋病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乳牙患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宁夏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通过对宁夏地区2592名3~5岁回、汉族儿童龋患现况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3~4岁龋失补牙数(dmft)≥4、5岁dmft≥6纳入高龋组(即病例组),dmft=0的同年龄儿童作为对照组,按民族、性别、年龄、地区进行配对,共获得432对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被研究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乳牙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儿童的一般情况:父母学历、职业、孩子是否为独生子女、饮水来源、问卷完成人所占比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常生活主要由母亲照顾及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的儿童不容易患乳牙龋,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饮食情况:病例组儿童进食甜食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3.母亲的妊娠和分娩情况:母亲孕期患病、是否为早产儿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出生体重及母亲分娩年龄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4.婴幼儿期患病情况:父母对孩子的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的评价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孩子三岁前是否患全身疾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喂养情况:喝牛奶加糖、以前有含奶瓶或母亲乳头睡觉习惯、刷牙漱口后及睡前进食甜食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孩子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方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口腔卫生情况:家长是否监督或帮助孩子刷牙、开始刷牙年龄及刷牙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7.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认为“乳牙坏了不用治疗”、“牙齿好坏是天生的,和自己的保护关系不大”、“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关于“窝沟封闭能预防儿童龋损”、“口腔健康很重要”、“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保护六龄齿很重要”、“是否听说过含氟牙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就医行为方面:病例组儿童的牙病治疗需要造成其看牙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在过去一年内孩子是否有过牙痛、上次牙痛的处理方法、孩子上次看牙距现在多久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牙患龋与父母的口腔保健知识、刷牙后及睡前进食甜食、进食甜食频率、以前有含奶瓶或母亲乳头睡觉习惯、开始刷牙年龄有关。
  结论:1.早产儿、进食甜食频率高、喝牛奶加糖、以前有含奶瓶或母亲乳头睡觉习惯、刷牙漱口后及睡前进食甜食的儿童易患乳牙龋,是乳牙龋的危险因素。2.日常生活主要由母亲照顾、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开始刷牙的年龄较早、家长帮助监督孩子刷牙及坚持每天刷牙、父母有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儿童不易患乳牙龋,是乳牙龋的保护性因素。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漱口后及睡前进食甜食、进食甜食频率高、以前有含奶瓶或母亲乳头睡觉习惯的儿童易患乳牙龋,是乳牙龋的高危因素,而父母有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开始刷牙年龄较早是乳牙龋的保护性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