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典型北方菜田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6h】

典型北方菜田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 1研究背景

1. 2 肥料中重金属环境效应

1.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4 研究内容

1. 5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 1 研究区域概况

2. 2 试剂与仪器

2. 3 样品采集

2. 4 研究方法

2. 5 数据处理

2. 6 污染状况评价方法

2. 7 重金属质量评价标准值

3结果分析

3. 1 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3. 2 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分析

3. 3 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内梅罗指数法评价

4 讨论

4. 1 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特征讨论

4. 2 常用肥料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讨论

5 结论

6 本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创新之处: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跟着人类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对食物安全的关注也日趋加强,食物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紧密联系,致使食物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土壤重金属污染更为凸显。土壤中的重金属首要来自肥料、污水使用、固体垃圾和大气沉降,此中对土壤施用含重金属元素太高的肥料是土壤重金属超标的特别重要的的原因之一。肥料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养分,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作物的品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有用的增加粮食产量和品格的办法之一就是给作物施用肥料。近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希望重振农村经济,这时候人们就会追求肥料的大量施用来提升产量,但是有机肥的生产原料——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固体垃圾、污泥、工农业废弃物等存在有害重金属,不止生产原料在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中也存在着有害重金属的残留,使得重金属跟着肥料的施用渗入农田中,从而轻易造成环境污染,很大几率导致农田及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乃至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 肥料和农作物是相互依赖的,农作物生长对肥料的依赖增强,肥料对作物的增产举足轻重,摸清化肥中重金属含量,能使肥料安全的施用及最大程度的控制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北方菜田基地地区所使用的肥料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更具有意义。 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包括收集文献资料,对北方菜田(以寿光为例)市售肥料进行采样,并对肥料中砷、铬、镉、铅、汞五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1、本实验采集的所有肥料样品中全部的含有砷、铅、镉、铬、汞等有害元素。有机肥料中的重金属汞含量比其他肥料中汞含量更为突出;微生物肥料中镉、铅平均含量要比其他肥料高;生物有机肥和磷肥中的铬平均含量都很高,但未超标;尿素、磷肥和钾肥三中肥料中的重金属平均含量都比较低,并且未超标。 2、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生物有机肥中的Cr污染指数最高,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中 Cd 的污染程度是突出的,两种肥料的 Pi值分别为 0.67和0.50。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中的 Pb 污染程度明显比其他肥料高,三种肥料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58、0.81和0.42,特别是生物有机肥中的Pb接近于轻污染水平。生物有机肥中As的污染程度最高,污染指数Pi值为0.38。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中Hg污染程度明显比其他肥料显著。所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中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是最大的,虽然单因子污染指数全部小于1,但重金属具有累积风险,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其他几种肥料中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也全部小于 1,As、Pb、Cd、Cr和Hg全部为清洁。重金属As、Pb、Cd、Cr和Hg内梅罗污染指数在 0.14~0.61 之间,也全部为安全等级。 3、肥料中的重金属会对农田土壤带来污染风险。按照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值,当肥料施用到农田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中的Pb、Hg对土壤污染程度最高,Hg对土壤污染达到了轻污染等级。微生物肥料中的 Cd 单因子污染指数为 9.0,微生物肥料污染风险最大如施入到土壤中,对土壤的影响较为严重,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磷肥中的Cr对土壤污染程度比较高,Pi值为0.25。所有肥料中As单因子污染指数值均小于1,表明肥料中的重金属 As投入到农田中后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较轻,全部为清洁水平。

著录项

  • 作者

    平令文;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学科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地下建筑;
  • 关键词

    典型; 菜田; 肥料; 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