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6h】

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抗菌药敏纸片

4. 数据分析处理:

结果

1 患儿临床资料

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3 应用抗生素与尿培养关系的分析

4 UTI尿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讨论

1.UTI临床特点

2.诊断方法

3.病原菌分布及变迁情况

4.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统感染(UT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变迁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安全用药。
  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儿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的 UTI患儿223例,按照不同年龄、性别分组,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病情转归。重点分析尿培养结果,包括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
  结果:(1)小儿 U T I性别分布随年龄而不同,3岁以下以男孩多见,3岁以上以女孩多见。(2)婴幼儿以全身症状多见,儿童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3)223例中39.49%伴有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泌尿系结构异常,如肾积水、肾盂输尿管狭窄、肾结石等,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患儿合并症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多见于<3岁的患儿;患儿合并症的发生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多见于男性患儿。(4)223例患儿中共214例送检尿培养,其中131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占61.21%。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7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0.22%),大肠埃希菌居首位(53.9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8.65%),以屎肠球菌(12.36%)、粪肠球菌(4.49%)多见。对比2008~2010年及2011~2013年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总体分布及前5位致病菌分布情况,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一直高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屎肠球菌明显增加(P<0.05)。(5)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敏感性最差,耐药率高达91.67%,其次为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酯、哌拉西林,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耐药性相对复杂,对氨苄西林、青霉素 G、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率均高于85%,不建议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可选用较敏感的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结论:小儿 UTI性别分布随年龄而不同,临床症状因年龄而异,表现轻重不一;确诊后应注意排除有无合并泌尿系畸形,防止并发症。小儿 UTI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致病菌;但随时间变迁病原菌构成有所变化,革兰阳性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以屎肠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可以考虑作为 UTI治疗的首选药物。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敏感,可选作经验性治疗用药。在所有监测药物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因此可作为危重病例及复杂病例的首选用药。临床应重视中段尿的培养,加强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以便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