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沉、C-反应蛋白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前瞻性研究
【6h】

血沉、C-反应蛋白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前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抗结核前后各组患者ESR、CRP的变化

2 224例单纯脊柱结核病患者总体ESR、CRP的变化趋势

3 超短程化疗组(A组)ESR、CRP的变化趋势

4 标准化疗组(B组)ESR、CRP的变化趋势

5 抗结核前ESR、CRP均正常的脊柱结核病患者的变化趋势

讨论

1 脊柱结核的治疗现状

2 ESR、CRP的意义

3 脊柱结核病治疗过程中ESR、CRP的变化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脊柱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脊柱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中的变化规律以及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治疗的单纯脊柱脊柱结核患者224例,男性113例,女性111例,年龄3~77岁,平均38.28岁。术前常规接受抗结核药物化疗2~6周,平均化疗时间约为4周。所有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超短程化疗组(A组)和标准化疗组(B组),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脊柱结核。术后每一例患者均随访至术后5年,观察并记录各个时期的血沉、C-反应蛋白的数值(抗结核前、术前、术后1周、2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1年、2年、3年、4年、5年),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时期其均值变化情况,并绘制变化规律曲线图。
  结果:1.经过术前抗结核治疗后,A、B组的ESR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B组的CRP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A组的CRP出现轻度下降,经过方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超短组)180人,占总体比例为80.36%,B组(标准化疗组)44人,占总体比例为19.64%;A组术后平均抗结核时间为4.88月,B组术后平均抗结核时间10.64月;A组平均ESR恢复正常时间约为术后3月、CRP恢复正常时间约为术后4月,B组平均ESR恢复正常时间约为术后5月、CRP恢复正常时间约为术后12月。
  结论:1.脊柱结核常规行术前抗结核治疗,记录抗结核前后ESR、CRP的均值变化情况,经统计学方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术前抗结核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患者ESR、CRP,故无法将其作为手术时机选择的评判标准。2.脊柱结核患者术后第一周ESR、CRP较术前明显升高,随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ESR恢复正常的时间较CRP短,但CRP的灵敏度较ESR高,故我们在评估脊柱结核术后治愈情况时,在综合ESR和CRP的前提下,应更加侧重以ESR为主。3.术后抗结核治疗复查ESR、CRP及影像学检查正常时,即可停药,无需连续复查3次ESR、CRP正常才停药,其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