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及改进研究
【6h】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及改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路线与方法

2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综述

2.1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2.2 煤矿安全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2.3 层次分析法

2.4 因子分析

2.5 灰色评价理论

3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困惑

3.2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 成因分析

4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4.1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的原则

4.2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收集

4.3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研究

5 案例分析—打通一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

5.1 打通一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概况

5.2 打通一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

5.3 打通一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6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改进研究

6.1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改进的必要性

6.2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改进

6.3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改进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附录1 附表

展开▼

摘要

煤矿生产安全一直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规避安全生产事故,就必须保持生产、安全等活动的任何细节都处于安全状态,及时识别危险源,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良好运行。
  论文利用安全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系统学方法等对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建立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模型。
  论文首先总结了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目的。随后,通过文献分析、调研等手段总结出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发现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煤矿安全管理处于被动地位。基于这个发现,论文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论文识别出51个煤矿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涵盖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次,运用因子分析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和安全监督、监测与控制等五个主体因子和33个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评价理论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起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和评价过程。进而,选取了重庆市打通一煤矿进行了案例分析,检验和修正了建立起来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模型。最后,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评价的角度,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建议,旨在帮助煤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安全管理,转变思维,深化安全管理改革,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