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配箍率下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试验研究
【6h】

不同配箍率下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震害形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2.1 引言

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3 试件材料性能

2.4 轴压比

2.5 试验力学模型

2.6 加载设计

2.7 量测设计

2.8 试验过程

2.9 本章小结

3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破坏模式

3.3 荷载-变形滞回曲线及耗能能力

3.4 骨架曲线

3.5 刚度退化

3.6 变形性能及延性分析

3.7 抗剪承载力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钢筋混凝土柱地震作用下破坏模式分析

4.1 引言

4.2 破坏模式

4.3 破坏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4.4 抗震设计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钢筋混凝土柱作为结构的重要竖向承重构件,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破坏。从抗震防灾的角度考虑,如果承重柱破坏严重且难以修复,即使结构未倒塌,但仍需要拆除重建。汶川地震中除了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不倒塌,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而在“89规范”之前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直至倒塌。调查发现,不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发生弯剪破坏或脆性剪切破坏,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大、配箍率严重不足是引起钢筋混凝土柱发生剪切破坏的重要原因。对于这些结构能否有效的抵抗地震作用、安全性是否能够保障值得分析研究,所以有必要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模式及抗震性能,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避免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三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塑性铰区不同配箍率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及耗能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对三根塑性铰区不同箍筋间距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破坏模式及抗震性能。通过试验现象及有关理论研究表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主要发生三种形式的破坏,即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
  2.通过对三根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试验结果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分析表明,随着塑性铰区箍筋间距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捏缩现象明显,耗能能力明显降低,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后的变形能力明显下降,延性变差,但箍筋间距对三个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作用不大,刚度退化速度相差不多;
  3.根据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PEER-Structural Performance Database)低周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资料,定性分析剪跨比、轴压比、纵筋配置、箍筋配置等因素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为钢筋混凝土柱的延性设计提供相关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