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RI在胎儿大脑中线结构异常方面的应用
【6h】

MRI在胎儿大脑中线结构异常方面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总结胎儿大脑中线结构异常的MRI特点,探讨中线结构胼胝体缺如的间接征象出现概率和相关关系,为大脑中线结构异常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我院行产前胎儿MRI检查诊断为大脑中线结构异常(胼胝发育不全、透明隔腔缺如、前脑无裂畸形)的中晚孕病例45例,选择胎脑横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MRI图像信息齐全且图像伪影较小的39例纳入研究。回顾分析胎儿大脑中线结构异常的MRI图像,总结大脑中线结构异常MRI特点,记录中线结构胼胝体缺如的MRI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显示情况,并对间接征象两两之间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纳入研究的39例病例中MRI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ACC)31例,透明隔腔缺如(ASP)33例,前脑无裂畸形(HPE)2例。31例ACC的MRI间接征象出现概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侧脑室增宽(VM)93.5%(29/31例 )、ASP83.9%(26/31例)、半球间裂异常71.0%(22/31例)、“牛角形”侧脑室61.3%(19/31例)、“泪滴状”侧脑室54.8%(17/31例)、第三脑室异常接近纵裂51.6%(16/31例),大脑半球内侧面脑沟回呈放射状改变35.5%(11/31例)。7组间接征象中除了VM、脑沟回放射状改变与其他5种间接征象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外,余间接征象两两之间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中“泪滴状”侧脑室与“牛角形”侧脑室、“泪滴状”侧脑室与第三脑室异常接近纵裂、“泪滴状”侧脑室与半球间裂异常、“牛角形”侧脑室与第三脑室异常接近纵裂间线性相关性均较大(r=0.876、0.678、0.659、0.661,P均<0.001)。本研究中75.8%(25/33)ASP伴ACC,表现为侧脑室前角分离,并伴随“泪滴状”侧脑室、“牛角形”侧脑室等征象,4例ASP伴有脑积水,2例单纯型ASP的仅表现侧脑室前角融合,不伴随“泪滴状”侧脑室、“牛角形”侧脑室及半球间裂异常等征象。 结论 : 1、MRI能较好的显示大脑中线结构异常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2、本组研究中ACC的7个间接征象中,VM和ASP的出现概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3.5%,83.9%,VM、ASP及半球间裂异常等间接征象对ACC产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大部分ACC的间接征象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 3、本组研究中单纯型ASP较少见,ASP伴随ACC的病例较多见,因此当产前MRI发现ASP时,应仔细观察侧脑室、半球间裂、脑沟回等其他邻近结构的发育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