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分离纯化、分类、及降解纤维素机理的研究
【6h】

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分离纯化、分类、及降解纤维素机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ENGLISH ABSTRACT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1-1粘细菌的基本性质

1-2粘细菌的生态分布

1-1-1粘细菌的全球生态分布分析

1-1-2极端环境粘细菌分布分析

1-3粘细菌的分离纯化

1-4粘细菌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1-4-1粘细菌的经典分类

1-4-2粘细菌的系统分子分类

1-5细菌纤维素酶的研究

1-6论文的立题依据

第二部分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分离纯化

2-1材料和方法

2-1-1分离用样品

2-1-2培养基

2-1-3富集分离

2-1-4纯化

2-1-5纯度检测

2-1-6保存

2-1-7分类鉴定

2-1-8极端粘细菌的判定

2-2实验结果和讨论

2-2-1获得的溶纤维素粘细菌菌株

2-2-2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形态多样性

2-3讨论

2-4小结

第三部分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分类鉴定

3-1材料和方法

3-1-1菌株

3-1-2培养

3-1-3形态学观察

3-1-4实验用品和仪器

3-1-5试剂配制

3-1-6粘细菌染色体DNA的提取和分析

3-1-7 PCR反应

3-1-8测序

3-1-9序列分析

3-2实验结果

3-2-1十株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3-2-2 PCR结果分析

3-2-3系统分类分析

3-3讨论

3-4小结

第四部分:溶纤维素粘细菌的纤维素降解的初步研究

4-1材料和方法

4-1-1菌株

4-1-2纤维堆囊菌降解纤维素的观察

4-1-3不同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测定

4-1-4纤维素酶复合体的制备

4-1-5凝胶层析

4-1-6 SDS-PAGE电泳

4-1-7 HPLC分析

4-2实验结果

1.溶纤维素粘细菌的生长

2.溶纤维素粘细菌降解纤维素的形态观察

3.纤维素酶活分析

4.纤维堆囊菌细胞表面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4-3讨论

4-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粘细菌以形态学特征为依据可以分为二个亚目,四个科,十二个属,约35个种;根据对环境营养物利用的生理特性,粘细菌可以分为两个类群,溶细菌类群和溶纤维素类群.其中仅有堆囊菌属是溶纤维类群的.目前,除了生物活性化合物筛选和几种聚酮类化合物合成酶基因工作外,溶纤维素群粘细菌的基础研究几乎为零.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开发溶纤维素粘细菌资源,该文在溶纤维素群粘细菌的分离纯化、生态分布、系统分子分类、降解纤维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溶纤维素粘细菌的分布和分离 我们对几种类型的环境样品,包括13个农田土样、51个树皮或草样和若干极端环境——碱性程海湖土样、海底淤泥、南极土样和沿海泥沙样中的溶纤维素粘细菌进行了分布研究和菌株分离.二、溶纤维素粘细菌的系统分类 基于前期对纤维堆囊菌的大量分离和形态学特征,选择了十株溶纤维素粘细菌进行了16S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并对比讨论了序列同源性和形态学分类结果的异同.三、溶纤维素粘细菌的纤维素酶 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堆囊菌降解纤维素的行为.DNS法测定纤维素各种酶活和木聚糖酶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