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银行监管理论及其制度安排:有效性与实证检验
【6h】

银行监管理论及其制度安排:有效性与实证检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监管、银行监管及其理论框架

第三章银行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及其有效性

第四章银行监管效果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银行监管措施的再认识及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银行金融机构固有的外部性、脆弱性与不完全信息等因素,使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银行监管作为政府对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不适合或低效率的一种干预,是一种补救市场失灵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健有效运行、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制度安排。有效的银行监管作为公共商品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它与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稳定的关键因素。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国家干预已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市场失败、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以及市场力量的存在,使价格无法自行达到帕累托最优而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认知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在此基础上问题的焦点转而集中于监管的范围、方式、有效性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讨论。 大多数国家的银行监管官方机构都承担了三项职能:审慎监管、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这三项职能构成了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过程监控。我们发现,作为银行监管中官方最主要的三项职能其有效性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审慎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监管要求的资本金比率与市场决定的最优资本金率的对比,银行将分别在市场框架下和监管框架下进行资本金率决策。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都是政府构建的金融安全网的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取决于监管者付出的监管成本、社会成本和道德风险,其道德风险的降低依赖于监管机构对市场风险计量的精确性。 在上述三项基本职能之外,我们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和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那些限制银行市场化的监管措施,带来的更多是严格管制造成金融效率损失和银行危机的现象,而那些保证银行以自由竞争者身份参与市场的银行监管措施却能给银行、金融体系带来稳定。 中国的监管有着世界上近乎最严厉的系统,但同时银行的效率和问题在世界上又是相当的多,原因关键在于缺乏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真正的银行监管措施应该引入市场约束机制。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体系稳定,而政府监督等正是保证银行以自由竞争者身份参与市场的银行监管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