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尉迟寺遗址及小区史前聚落形态分析
【6h】

尉迟寺遗址及小区史前聚落形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插图目录、附表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前言

一研究概况及本文研究方法

二皖北地区史前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气候

三尉迟寺遗址的聚落形态分析

四“尉迟寺小区”聚落形态分析

五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聚落考古学理论不断成熟,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有关聚落形态的个案研究已成为学术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尉迟寺遗址发掘出的规模宏大的排房建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研究史前时期尤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本文拟针对尉迟寺遗址及尉迟寺小区进行有关聚落形态问题的探讨。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简要介绍本文写作的学术背景以及皖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概况,并对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加以界定。 第二部分:研究概况及本文研究方法。简单回顾有关尉迟寺遗址及尉迟寺小区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并对文章的研究角度以及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第三部分:皖北地区史前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气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简单分析是研究的基础。因而在展开主要论述之前,文章首先对尉迟寺小区所在的淮河流域以及皖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征进行简单介绍,并进而通过考察考古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对其加以论证。 第四部分:尉迟寺遗址的聚落形态分析。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在遗址分期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房址、墓葬以及大型围沟等重要遗迹现象和出土遗物的比较分析,探讨该遗址从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规模、家庭结构、人口规模、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社会关系、社会发展情况等问题,对该遗址的聚落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的思考。 第五部分:“尉迟寺小区”聚落形态分析。这也是本文的主要部分之一,通过对小区内部遗址的文化面貌、遗址面积及其地理位置关系等具体情况的梳理,分析该小区的聚落结构和社会组织关系以及尉迟寺遗址的社会地位等。进而通过对整个皖北地区史前时期其他遗址群内部情况的分析;并将尉迟寺小区与皖北地区其他遗址群以及海岱地区同时期文化遗存进行比较,全面讨论尉迟寺遗址及其所在小区在史前时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发展情况。 第六部分:结语。综合前文的具体论述,对尉迟寺遗址及尉迟寺小区的聚落形态、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加以分析概括,并指出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