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个狂放不羁者的精神宣泄——论亨利·米勒《北回归线》的狂欢化色彩
【6h】

一个狂放不羁者的精神宣泄——论亨利·米勒《北回归线》的狂欢化色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Method of Citation

Introduction

Chapter Ⅰ Carnivalistic Exterior of Tropic of Cancer

1.1 Carnival-grotesque Images

1.1.1 Carnival-grotesque Characters

1.1.2 Carnival-grotesque Images of the Bodily Lower Stratum

1.2 Scandalous Scenes and Profane Language

1.2.1 Scandalous Scenes

1.2.2 Profane Language

Chapter Ⅱ The Spirit of Carnival in Tropic of Cancer

2.1 The Novel's Spirit of Subversion

2.1.1 Corrosive Laughter

2.1.2 Comic Death

2.2 The Novel's Spirit of Renewal

2.2.1 Reconstruction of Selfhood

2.2.2 The Vision of a New World

Chapter Ⅲ The Novel's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arnivalized Genre

3.1 Enhancement of the Individual

3.2 Appealing to Violenc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亨利·米勒是一位公认的卓尔不群、狂放不羁的作家。他以写作来谋取生存,用艺术去寻找解脱。他大器晚成,但一开始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即他的自传式小说。《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的第一部自传式小说,是他长期被压抑的精神及肉体的激烈宣泄,更是一部惊世骇俗、振聋发聩的上乘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亨利·米勒通过写自己,尤其是通过写自己的迷惘、不幸、卑鄙、猥琐来释放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憎恨和反叛之情。 国内外许多文学评论家大多从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角度来研究《北回归线》,研究其自我以及个性解放思想的学者也大有人在,然而国内外鲜有对该部小说进行狂欢化理论解读的文章及著作。事实上,亨利·米勒在此书中对于丑陋及污秽素材的精心选取和细致安排的深刻含义值得人们深入探究。此外,《北回归线》中颠覆与重建并举、死亡与新生共存的大智慧却被掩盖在污秽、猥亵的外表下使普通读者难以触及。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论文采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北回归线》进行分析,一方面使书中污秽、怪诞的意象及语言的深邃含义显露无遗,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米勒对于腐朽没落的西方世界的深刻洞察。 亨利·米勒曾自称为“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可以说,这是对他创作风格恰如其分地描述。在《北回归线》中,亨利·米勒以激烈的口吻、粗鄙的语言来公开谈论人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十分避讳的东西,他更是将污秽场景及怪诞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所有这些都显现出他对拉伯雷风格的传承,而在巴赫金眼里这一风格是将人类从等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最独特也最有效的手段。此外,这部小说被一种颠覆与重建并存的精神贯穿始终,这一精神就是巴赫金所说的狂欢精神。因此,狂欢(就巴赫金理论而言)渗透了《北回归线》最基础也最本质的方面,从而使这部小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充满了狂欢化色彩。 为了更加形象、具体地分析这部小说的狂欢化色彩以及它的深刻意义,本论文将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将《北回归线》从人物刻画、意象创造、语言风格、情节设计这四部分进行细致剖析,从而直观地将这部小说的狂欢化特点展示给读者。亨利·米勒通过描述怪诞的意象、荒谬的情节以及人物粗鄙的语言、龌龊的行为来展现一个狂放不羁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他对于现代西方文明所造成的精神压抑的一种放肆宣泄,同时,这种生活方式又具有一种双重性,它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它既悬置道德审判,又模糊一切规范。这种双重性即一种对交替与更新的永恒追求是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精髓。这种交替与更新要求不断的颠覆与重建,二者缺一不可。论文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北回归线》的狂欢精神即它的颠覆与重建精神。在这部小说中,亨利·米勒笑着摧毁片面的严肃,又笑着驱走恐惧和敬畏。这一具有颠覆性的笑是亨利·米勒提供给人们的一个宣泄压抑的有效手段,更是一件战胜压抑的有力武器。但是亨利·米勒的颠覆是为了重建!亨利·米勒在小说中逐渐勾画出一个清晰的新自我、新世界的蓝图。这一新的自我摆脱了一切束缚和责任,超脱了所有规范和制度,而这一崭新的自我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的传令官,他预报着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激情的、自由的世界。 论文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亨利·米勒在《北回归线》中对于传统的狂欢化体裁的超越和发展。巴赫金强调大众狂欢和全民解放的理想境界,而亨利·米勒着眼于个体的狂欢和个性的解放:巴赫金认为狂欢式的笑足够摧毁腐朽没落的等级世界,而亨利·米勒却认为现代西方世界还需要更加暴力更加猛烈的致命打击。然而,亨利·米勒对于个性的提倡和对于暴力的诉求并没有和巴赫金所研究的传统狂欢化体裁背道而驰。巴赫金认为狂欢的灵魂就是更新和发展,亨利·米勒结合他的自身和他的时代对于这一体裁的变更和发展是与时俱进、合情合理的。 通过对《北回归线》狂欢化色彩的讨论和分析,本文试图从一个更直接也更深刻的视角来揭示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亨利·米勒深邃的哲学思想。狂欢给亨利·米勒提供了宣泄精神压抑的绝好素材。尽管这些素材违背了人们在审美、道德等方面的传统期待,但正是由于这种反叛,才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种对精神压抑最淋漓尽致的宣泄。这种震撼却有益的狂欢化色彩使书中的污言秽语、诅咒亵渎露出真理般的神圣,并启迪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代西方世界对人们精神的压抑,从而更清醒的认识到亨利·米勒艺术创作和人生哲学的最终目的:自我解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