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频超声治疗配合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6h】

低频超声治疗配合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低频超声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脑血管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就我国而言,现有卒中病例700万,每年新发病例25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2/3,存活病例中有2/3留有残疾。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开通是至关重要的,但能在发病3.6小时以内就诊的脑梗死病人只有很少一部分,如何能尽早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是人们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研究并发现超声波的治疗作用,包括超声波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我们采用低频超声配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诣在研究超声波配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们将2005年10月—2006年5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入组,并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辅助治疗组47人,男23例,女24例,年龄46-80岁,平均62.79±10.31。降纤酶对照组49人,男25例,女24例,年龄47-78岁,平均63.16±9.67岁。两组均采用降纤酶及常规治疗,超声治疗组同时给予经颅低频超声(超声频率0.8MHz,声强0.75~1.25W/C m<'2>)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结果:(1)全血粘度:超声辅助治疗组治疗后10天为(高切变率4.55±0.77,低切变率18.33±2.48),与降纤酶组(高切变率4.87±0.97,低切变率20.21±4.1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21天后,超声辅助治疗组为(高切变率4.39±1.15,低切变率18.35±5.06),与降纤酶组(高切变率5.01±1.67,低切变率20.67±4.83)比较差异显著。 (2)血浆粘度(PV):治疗10天后,超声组为(1.38±0.89),21天后为(131±0.37),与降纤酶组的(1.57±0.46,1.54±0.6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纤维蛋白原:治疗10天后超声组为(2.97±1.65),降纤酶组为(3,61±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21天后超声组为(2.74±1.45),降纤酶组为(3.85±2.1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4)C反应蛋白:治疗10天后超声组为(2.24±1.67),与降纤酶组(3.82±2.1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1天后超声组为(1.33±1.15),与降纤酶组(2.25±2.4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欧洲卒中量表评分:超声组治疗10天后为(71.76±9.53),降纤酶组为(67.14±12.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1天后两组分别为(77.83±11.54和69.95±15.25),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6)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超声组治疗10天后为(53.54±10.11),降纤酶组为(49.03±11.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1天后两组分别为(61.71±9.35和56.08±10.42),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7)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超声组治疗10天后为(23.16±6.15),降纤酶组为(20.73±5.6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1天后两组分别为(23.21±5.57和20.62+4.8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8)两组患者中,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均低于文献报道。 结论:经颅低频超声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改善病人预后,降低致残率和致残程度,安全性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