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及血管内治疗
【6h】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及血管内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前 言

资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表

附 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诊断、血管内治疗及预后影响的因素;并探讨TCD、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作用。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6年7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31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TCCF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 研究结果:本组TCCF患者31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3:8),平均年龄38.2岁,男性平均年龄低于女性(男31.2岁,女57.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搏动性突眼、颅内杂音和结膜充血水肿,症状出现时间主要在外伤后7天内(25/31),个别患者在伤后近两个月出现症状。31例患者中,13例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31例患者均行DSA确诊,其中29例患者采用球囊栓塞瘘口,1例行弹簧圈填塞海绵窦,1例行覆膜支架封闭瘘口。一次栓塞成功率为87.1﹪(27/31),复发患者再次行栓塞治疗,均治愈。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栓塞球囊数目、并发症等因素对眼球活动障碍的恢复有显著性影响,OR值分别为1.048、2.362、2.333、2.337(p<0.05);年龄、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栓塞球囊数目、并发症等因素对视力的恢复有显著性影响,OR值分别为2.230、2.680、2.476、2.523(p<0.05)。 研究结论:对颅脑外伤的患者常规询问及听诊是否存在颅内杂音,有助于及时诊断TCCF,典型的临床体征结合一项或多项影像学特征即可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TCCF的决定性的和必不可少的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治疗TCCF的最理想的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长处。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栓塞球囊数目、并发症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缩短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能够改善TCCF患者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