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6h】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青少年犯罪”研究背景及意义

1.2“青少年犯罪”的法理界定

1.3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本文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5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2.1国外理论研究状况

2.1.1犯罪学古典学派

2.1.2心理学派

2.1.3不同交往理论

2.1.4社会支持理论

2.1.5社会越轨理论

2.1.6中和技术理论

2.2国内理论研究状况

第三章 山东省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类型

3.1山东省青少年犯罪特点

3.1.1犯罪主体低龄化、素质低下

3.1.2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

3.1.3犯罪手段凶残化

3.1.4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

3.1.5同龄群体的交叉感染成为行为特征

3.2山东省青少年犯罪类型

3.2.1青少年的偷窃行为

3.2.2青少年的团伙故意伤害行为

3.2.3青少年的淫乱行为

3.2.4青少年吸毒、酗酒行为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

4.1青少年犯罪原因

4.1.1青少年个体结构的原因

4.1.2家庭的影响

4.1.3学校教育的影响

4.1.4社会影响

4.2国外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的借鉴

4.2.1日本的PTA

4.2.2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和青少年犯罪研究小组

4.2.3美国的政府预防

4.3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分析

4.3.1家庭应对措施

4.3.2校方应对措施

4.3.3社会应对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不仅危害本人、家庭和周围的社会环境,更主要是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影响。怎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了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本文以山东省青少年犯罪问题为例,对青少年犯罪成因及其预防问题作尝试性探讨,从中找出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希望更多的人们关注青少年,积极投身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中去。 本文首先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界定,之后,作者对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综述。 第三部分,作者通过调研,对山东省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类型进行分析。山东省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主体低龄化、素质低下。2,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3,青少年罪犯的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特点。4,犯罪手段智能化、成人化。5,同龄群体的交叉感染成为行为特征。青少年犯罪不仅局限于单一的或几种类型,而表现为犯罪类型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重叠性。从青少年犯罪社会影响、发生频率来看,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应属故意伤害、偷窃、淫乱、吸毒等几大犯罪类型。 第四部分,作者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青少年个体结构的原因包括青少年个体生理结构的变化和青少年个体心理结构的变化,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在这一时期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家庭稳定性被弱化、父母权威性被弱化、家庭亲子教育被弱化、父母自身道德修养被弱化是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学校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有不尽人意的缺陷,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为追求升学率而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法制教育效果不佳、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都是不利于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因素。另外,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上的腐化现象、不良风气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 在详细分析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后,笔者对这些“病症”提出一些“施治”的措施。笔者认为应从家庭、校方和社区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促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方法、调查分析、定量分析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