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乾嘉时期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研究
【6h】

乾嘉时期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概念解释

(一)研究方法

(二)概念解释

第二章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建立的背景

第一节清朝对西藏管理

一、清朝对西藏统治的建立过程

二、清朝对西藏的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第二节尼泊尔与西藏的历史联系

一、尼泊尔与西藏的早期关系

二、廓尔喀的兴起

第三节英国在南亚地区的殖民扩张

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

二、英国殖民势力对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渗透

小 结

第三章廓尔喀侵藏战争与清廓封贡关系的初建

第一节廓尔喀侵藏战争与清朝的反击

一、关于廓尔喀发动侵藏战争的原因

二、清廷对廓藏情况的了解和战略决策

三、清军粮草筹集问题

四、战争经过与战争过程中的议和问题

第二节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的初步建立

一、廓尔喀正式向清朝朝贡

二、边境商务纠纷的处理

小 结

第四章廓尔喀第二次侵藏战争与清廓封贡关系的再建

第一节第二次清廓战争爆发及西藏地方与清政府的应对

一、第二次侵藏战争爆发原因与导火索

二、西藏地方政府的应对

三、乾隆帝的态度

第二节清军对廓尔喀侵略行为的反击

一、战事初期清廓战事

二、福康安率军入藏抗廓

三、清军兵入廓境

第三节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的再建

一、廓尔喀的请降与清廷受降

二、廓尔喀纳贡受封

三、廓尔喀归降后的善后事宜

第四节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颁布

一、善后章程的提出

二、善后章程对清朝与西藏关系的影响

三、善后章程对清朝国防等方面的影响

四、善后章程对清朝与南亚关系的影响

小 结

第五章嘉庆时期清廓朝贡关系的兴衰

第一节嘉庆时期的清廓交往

一、嘉庆时期清廓封贡关系的维持

二、清朝对廓尔喀内讧的反应

第二节英国殖民扩张与清廓封贡关系的衰落

一、英廓战争

二、清朝拒绝廓尔喀的求援

三、赛冲阿入藏

四、英廓签订《赛哥里条约》与清廓封贡关系的衰落

小 结

第六章结论

一、乾嘉两帝不同的对外政策对清廓封贡关系的影响

二、关于乾嘉时期清廓封贡关系的类型问题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朝贡体系作为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础,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亦蕴含着不同的历史特点。通过对清朝与廓尔喀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探究朝贡体系的多样性及其内在特性,同时也有利于探寻国际交往的规律,有利于促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廓尔喀作为南亚重要的国家,不仅与中国西藏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同时亦是清朝的属国之一,对清朝历史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指导,对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进行多角度的立体性学术考察,有助于推动史学界关注和加强对中国与尼泊尔关系乃至对中国与南亚关系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概念的研究提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费正清认为贸易与朝贡是中国外交关系体制内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中山治一则认为“华夷秩序”虽然是若干国家的联合体制,但其中各国相互之间并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完全由对‘中华帝国’的直接关系规定的一元化上下秩序构成的。滨下武志提出,朝贡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朝贡与册封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体现为包括各成员之间相互对等关系在内之整体的一个松散而又统一的统治关系。何伟亚认为,清朝实行的是多主制而非“朝贡体制”,它并没有僵硬不化地坚持天朝心态,而是接受并承认多元的领导,但以满清皇室为最高君主。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性质,但是能否其分析与研究清朝与廓尔喀间的封贡关系?由此提出清廓封贡关系建立的基础及其类型等问题。 第二章介绍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建立的时代背景。18世纪末,清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其对西藏内政的控制力日益增强,为清朝日后成功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奠定了基础,为建立清廓封贡关系提供了契机。此时期廓尔喀的迅速崛起,一方面壮大了其扩张版图、妄图侵略西藏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已在印度取得殖民统治权--英国的注意与不满。清政府自然无法姑息纵容廓尔喀对西藏领土的野心,阻止廓军在西藏的骚扰,建立有利于中国西南边境安全的国家关系,是清政府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而英印亦不愿看到廓尔喀在南亚次大陆势力的日益强大,因此打击廓尔喀的扩张行为甚或将廓尔喀纳入英印的控制之下,亦成为英印的战略考虑之一。在清朝对西藏控制日渐加强、廓尔喀在南亚势力逐日增加及英印企图掌控南亚次大陆野心的背景下,清朝与廓尔喀两国爆发了第一次清廓战争,清朝与廓尔喀的封贡关系亦由此而产生。 第三章分析廓尔喀侵藏战争与清廓封贡关系的初建。1788年,廓尔喀以西藏地方官员私加课税、藏人于售卖盐巴内搀和沙土等事为由发动侵藏战争,并迅速占领济咙、聂拉木等地。为维护领土完整,清朝统治者立即调集内地粮草及兵将赶赴西藏,联合在藏清军共同驱逐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队。就在清廷调兵遣将之时,西藏地方官员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便私自同廓尔喀进行议和活动,许诺只要廓军退兵,西藏地方政府便每年付给廓尔喀三百个元宝。廓尔喀在面临大雪封山及大批清军已赶至西藏的情况下,将军队撤出西藏,并向清朝遣使请降。在驻藏大臣及西藏地方官员的刻意隐瞒下,乾隆帝误认为廓尔喀请降是因其惧于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因而便准许其归降。清朝与廓尔喀的封贡关系由此正式建立,同时亦为第二次清廓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战争结束后,清朝就西藏地方私添课税、藏地出售掺土盐巴及在藏贸易的廓尔喀商人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处理。 第四章分析廓尔喀第二次侵藏战争与清廓封贡关系的再建。1791年,廓尔喀以西藏不履旧约为由,兵犯聂拉木,并相继占领济咙、宗喀等地。面对廓尔喀的再次挑衅,乾隆帝坚决要求以武力打击廓尔喀。福康安等率领内地兵丁迅速赶赴西藏,抵御廓尔喀的侵略行为。在入藏清军将弁的奋勇力战下,廓尔喀军队节节败退,清军最终攻入廓尔喀境内。因廓尔喀水土恶劣,且时近深秋,清军的后勤供给亦不能得到保证,进入廓境的清军陷入了困境。因此在廓尔喀多次遣使呈送乞降文书的情况下,乾隆帝准许廓尔喀归降,清军随之撤出廓尔喀境内。在清朝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威慑下,清廓封贡关系得以再建。自此,廓尔喀向清朝纳贡直至光绪末年。廓尔喀归降后,立即准备贡品,遣送使臣向清廷朝贡。战后,福康安等人在藏处理善后事宜,使藏廓边境线得到重新划分,藏廓贸易往来得到制度化规定,处理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的外事权收归驻藏大臣。根据福康安等人的建议,清朝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此章程调节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清朝在西藏的国防力量及其与南亚各国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五章分析嘉庆时期清廓朝贡关系的兴衰问题。第二次清廓战争结束后,清朝与廓尔喀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往来。廓尔喀按期向清朝朝贡,清政府持“怀柔远人”之策对廓尔喀厚赐封赏,清廓间所形成的封贡关系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好的延续。不过此时,由于廓尔喀国王的去世致使廓尔喀王室陷入了长时期的内讧。对于廓尔喀的内讧,嘉庆帝秉持不干预属国内政的原则而置之不问。随着英国在南亚次大陆势力的增长及廓尔喀极力扩张领土野心的膨胀,两国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终于1814年爆发了战争。落后的廓尔喀无法与英国这一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在其战事失利的情况下,廓尔喀向清朝请求援助。面对廓尔喀的多次求援,清朝皆以蛮夷相争、不干涉属国内政及与天朝体制相违等为由而予以拒绝。同时,出于守护西藏边境安全的考虑,清朝派遣赛冲阿率兵赶赴藏廓边界,严防英国入侵西藏。最终,廓尔喀因孤立无援而不得不与英国签订屈辱性条约。西藏藩篱渐失。 第六章分析乾嘉两帝不同的外交政策对清廓封贡关系的影响及关于乾嘉时期清廓封贡关系类型等问题。乾隆帝在对待周边邻国的政策方面,以“驾驭外藩,示之以威”为指导方针,强调武力的作用。在乾隆帝看来,单纯的“怀德”并不能睦邻和消除边患,还必须以武力来迫使对方睦邻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安全。乾隆帝所执行的这种外交策略与清朝当时的国力、乾隆帝个人的认知与愿望及维护清朝在西藏权益等因密切相连。自清朝人关至乾隆中期,经过四代人百余年的励精图治,中国历史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强盛的国力自能支持乾隆帝执行强有力的外交策略。而乾隆帝本人好大喜功的心态亦是其推行武功的原因之一。相对于乾隆朝,嘉庆时期的清政府国力开始衰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成风。事实上到嘉庆时期,清政府已无力耗费巨资对域外用兵了。同时,四十岁始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嘉庆帝相较于乾隆帝而言,既缺乏励精图治之志气,又无奋振国家之谋略,仅以守成为本念,一生碌碌无为。这就决定了嘉庆帝在处理对外事务时的消极与谨慎。建立在清朝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威慑力基础上的清廓封贡关系,既有异于因贸易而与清朝发生关系的西洋诸国,亦不同于汉文化圈内的东亚及东南亚等国。 清朝与廓尔喀两国间的封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两国的边界和睦,减少了边境摩擦,对于加强清廓两国间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交流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清朝只片面的追求“宗主国”的空名号,而不愿履行宗主的义务,以致在不明世界局势变化的情况下,清廷对廓尔喀在抵抗英国战争中的求援漠视不顾,最终使得西藏藩篱尽撤,西藏逐步落入殖民者的犬牙之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