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6h】

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表

声明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螺旋管内单相流动与传热

1.2.2螺旋管内两相流动阻力与传热

1.2.3螺旋管内两相流流型

1.3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流动沸腾实验系统及数据处理

2.1实验系统及装置

2.1.1实验系统组成

2.1.2实验装置

2.1.3实验参数测量

2.1.4实验系统安装

2.2实验数据处理

2.2.1加热量

2.2.2热流密度

2.2.3壁温

2.2.4平均传热系数

2.2.5局部传热系数

2.2.6干度

2.2.7压力和压降

2.3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

2.3.1直接测量参数的不确定度

2.3.2间接测量值的最大不确定度

2.4小结

第3章 流动沸腾实验台可靠性检验及实验方法

3.1实验台检验

3.1.1实验台的热平衡实验

3.1.2实验台的可靠性检验

3.2流动沸腾实验方法与步骤

3.2.1实验工质R134a的充注

3.2.2实验方法和步骤

3.3小结

第4章流动沸腾的可视化研究与流型图

4.1流动沸腾流型实验结果与分析

4.1.1泡状流

4.1.2塞状或气弹状流及超大气弹流型

4.1.3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和晶块状流

4.1.4波环状流和环状流

4.2 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流型图的发展

4.2.1流型实验结果与Kattan流型图比较

4.2.2 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流型图的发展

4.3小结

第5章 流动沸腾阻力特性研究

5.1管内流动沸腾压降的一般计算方法

5.1.1计算管内流动沸腾压降的基本方程

5.1.2几种典型的摩擦阻力压力降计算方法

5.2阻力特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压力降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5.2.2摩擦压力降实验结果与分析

5.3卧式螺旋管流动沸腾摩擦阻力压降计算关联式的发展

5.3.1回归分析及回归准确性的评价方法

5.3.2实验结果与几种摩擦阻力压降计算式的比较

5.3.3 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摩擦阻力压降关联式的发展

5.4小结

第6章 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6.1实验结果及分析

6.1.1卧式螺旋管璧温分布特性

6.1.2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

6.2 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发展

6.2.1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系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6.2.2传热系数计算关联式的发展

6.3小结

第7章凝结传热特性研究

7.1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7.1.1实验系统组成

7.1.2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7.2实验数据处理

7.2.1平均传热系数

7.2.2干度

7.3实验结果与分析

7.3.1不同冷凝温度下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速的变化关系

7.3.2不同质量流速下传热系数随干度的变化关系

7.3.3螺旋管与直管内凝结传热特性的比较

7.4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全文总结

8.2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8.3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发表英文论文1

发表英文论文2

展开▼

摘要

螺旋管因其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加工制作方便等优点,在高效蒸汽发生器和冷却器、核反应堆、电站锅炉、船舶动力、石油化工、航天航空、微电子器件冷却、先进燃料电池系统冷却、食品制药、以及制冷与低温技术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螺旋管内的两相流与传热由于离心力和二次流的作用而比直管内的要复杂的多,其水动力学和传热特性与机理研究是当前两相流与传热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流体在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方向的连续变化使得作用在流体上的重力和离心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机制都不断发生变化,致使其两相流与传热现象更为复杂。已有卧式螺旋管内两相流与传热的研究大多是以空气-水或水-水蒸汽为工质的,而对环境友好的新制冷剂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两相流与传热特性与机理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设计建设两相流与传热实验台基础上,对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的流型、阻力与传热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流型图,得到沸腾过程中管壁温度的变化特性,发展流动阻力与传热系数计算的经验关联式,并对卧式螺旋管内的凝结传热特性进行研究。 利用透明螺旋管实验段对流动沸腾过程的流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对各种流型的形成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在得到了文献中常见的泡状流、弹状流或塞状流、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块状流以及环状流外,还观察到了两种新流型,本文分别称之为“波环状流型”和“超大气弹流型”。波环状流型出现在较高质量流速、低干度条件下上升段中波状分层流向环状流之间的过渡过程;超大气弹流则出现在相同条件下下降段中分层流和环状流之间的过渡过程。由于卧式螺旋管的上升段和下降段之间流型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基于实验数据和Kattan流型图,分别发展了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上升段和下降段的流型图。 对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工质的干度、质量流速和压力等参数对两相摩擦阻力压降系数φ102的影响关系。系统压力和工质干度对φ102的影响比较明显,φ102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质量流速对φ102也有一定的影响,φ102随质量流速的增加稍有增加。通过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流动沸腾摩擦阻力压降的计算关联式,最大偏差为19.7%,有95.3%的实验数据分布在拟合公式的±15%误差范围内。 对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的壁温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机理分析,得出了卧式螺旋管沿管长和横截面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规律。螺旋管壁面温度沿管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沿横截面圆周方向,最外侧壁温最低,最内侧壁温最高。而且在环状流区域,螺旋管顶部截面的内外侧壁面之间的温差比底部截面的内外侧温差要大。 对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机理分析,得出了局部传热系数沿管长的变化规律,获得了工质的干度、质量流速、压力以及热流密度和螺旋管结构等参数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沸腾传热系数沿管长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传热系数随着干度、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低干度区质量流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小,随着干度的增加质量流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愈加显著;在高热流密度、小质量流速的条件下,高干度区传热出现恶化,传热系数有所减小;系统压力和螺旋管曲率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大,传热系数随系统压力和曲率的增大稍有增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发展了本实验参数范围内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系数的计算关联式,最大偏差为22.1%,有90.3%的实验数据分布在拟合公式的±15%误差范围内。 对卧式螺旋管内的凝结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工质的干度、质量流速和冷凝温度对平均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工质的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平均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传热系数随着干度和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低干度区质量流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小,随着干度的增加,质量流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愈加显著;螺旋管与直管内凝结传热特性的比较表明,螺旋管的平均凝结传热系数比直管的要大,低干度、小质量流速时螺旋管的凝结传热效果更好。 总之,本文在R134a卧式螺旋管内的两相流与传热的流型、流动阻力和沸腾传热特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制冷空调领域已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设备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急需的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为新型螺旋管传热器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