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等网络共享信息版权保护的研究
【6h】

对等网络共享信息版权保护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1.1.1 P2P的基本概念

1.1.2 P2P网络版权保护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1.2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P2P文件存储和搜索机制分析

2.1 P2P与C/S结构的比较

2.2 P2P系统分类

2.3结构化P2P网络

2.4 Kademlia

2.4.1节点的异或距离

2.4.2节点的路由

2.4.3 Kademlia的字典解析

2.4.4 Kademlia网络中节点存储结构

2.4.5 Kademlia基本协议

2.4.6 Kademlia网络模型优缺点

第三章BitTorrent

3.1 BitTorrent工作原理

3.1.1 BitTorrent基本工作原理

3.1.2客户端文件交互

3.2 DHT协议扩展-trackerless实现

3.2.1对等用户查询过程

3.2.2路由表的维护

3.2.3 BitTorrent协议扩展

3.2.4 KRPC协议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享信息版权保护技术的研究

4.1 基本思路

4.1.1研究的范围

4.1.2研究的对象

4.2 torrent文件分析

4.2.1 Bencode编码方式

4.2.2 torrent文件结构

4.3 BT对等协议和handshake数据包分析

4.3.1客户端文件传输

4.3.2握手包

4.4版权保护的实现

4.4.1实现的方法

4.4.2实验平台和工作环境

4.4.3 实现过程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束语

5.1论文工作总结

5.2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P2P是“Peer—to—Peer”的简写,国内一般翻译为“端对端”或“点对点”,又称对等网络。它在协同工作,分布式信息或资源共享,大规模并行计算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基于P2P技术的文件共享已成为目前网络上信息共享的主要方式,但同时,P2P技术在极大的方便了网络用户共享文件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其中以文件共享软件导致的侵犯版权的问题最为严重。大量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通过P2P软件在网络上传输和交换,给版权人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版权人纷纷拿起法律武器开始捍卫自己的权益。随着以Napster为代表的基于目录服务器结构P2P网站相继遭到版权保护的司法诉讼之后,BitTorrent、eDondey等一批P2P共享下载软件,采用了基于分布式hash表(DHT)技术的结构化P2P系统设计,文件索引信息不再由集中式的目录服务器存储和管理,而是分散到网络节点中,这就为搜集侵权证据、打击侵权行为带来困难。 本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董玮在硕士论文中针对P2P系统信息发布源追踪技术进行了研究[2],该论文的研究是针对基于目录服务器结构的P2P系统,可以在tracker服务器中有效的发现第一个上传发布源,为打击侵权提供证据。但这种技术对于采用了DHT技术的P2P系统将无能为力。本论文以P2P软件BitTorrent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网络中收集P2P共享侵权的证据的方法。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BitTorrent软件的协议和源码,了解共享下载的原理,和DHT技术的实现过程。 2.找出共享行为关键信息与共享文件版权性质之间的联系,并选定一个合适的协议包,满足无论是在传统的目录服务器模式下,还是采用DHT技术的结构化P2P网络中,均可据此消息包可确认下载行为。 3.修改该协议包结构,使该协议包中既带有共享文件的关键信息,又带有能够确定文件版权性质的信息,为在网络中截取该协议包,并判定下载行为是否侵权提供判断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