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6h】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常见缩略语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第二部分 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警价值

第三部分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蛋白质,在血液中通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按分子量不同,可分为低分子量脂联素、中分子量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脂联素和肥胖、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癌症的关系等方面,且发现脂联素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而对于脂联素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少,且存在很大争议,迄今为止共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且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二种观点认为,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血清脂联素水平没有变化,微血管病变不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第三种观点认为,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增高。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没有控制其他变量对脂联素的影响、没有观察脂联素从健康人发展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阶段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因此,从疾病预防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分组、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严格控制影响脂联素分泌的因素,研究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变化趋势,探索预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的最佳截割点,以及分析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都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目的 1.控制影响脂联素分泌的因素后,分析单纯糖尿病、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总脂联素以及两者比值的水平。 2.摸索脂联素从健康人发展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 3.探讨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和总脂联素对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警价值; 4.分析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计算样本含量。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前往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就诊和体检的对象中选取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8例、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4例、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8例和“健康对照”84例。调查每位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疾病史、家族史、服药史等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肌酐、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 整理数据后,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协方差分析,控制其他变量对脂联素的影响后,观察比较四组间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总脂联素和两者比值的水平;运用ROC曲线分析血清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对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警价值;运用累加Logit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1.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单因素分析示,高血压病史、服药史、年龄、病程、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血肌酐、高分子量脂联素和总脂联素在四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协方差分析示,控制影响脂联素的因素后,四组间总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92.P<0.01),健康对照组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水平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四组间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25,P<0.01),对照组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四组间两者比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健康对照到单纯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个阶段的过程中,血清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都是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 2.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警价值 血清总脂联素预测单纯糖尿病发生的价值较大,其最佳截割点是4.796μg/ml,此处灵敏度是89.7%,特异度是81.0%。 血清总脂联素预测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价值较大,其最佳截割点是3.406μg/ml,此处灵敏度是66.9%,特异度是72.2%。 没有找到预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血清脂联素的最佳截割点,为避免发生较大的假阳性错误,故需要进一步研究。 3.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α=0.05水平上,有7个变量最终保留在累加Logit模型中,包括年龄、病程、服药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高分子量脂联素和总脂联素。 结论 1.随着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血清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都是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阶段,两者的水平都较低,提示低脂联素水平可能参与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血清总脂联素对单纯糖尿病和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3.服药史、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分子量脂联素和总脂联素水平对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高水平的肿瘤坏死-α是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