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媒体对台北“江陈会”报道之研究——新闻框架理论的观点
【6h】

台湾媒体对台北“江陈会”报道之研究——新闻框架理论的观点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章文献探讨

一、新闻框架理论及其源流

二、新闻框架理论与把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的关系

三、台湾媒介状况简述

四、相关论文研究成果

第三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第四章分析讨论

一、低层框架——各关键变量之描述统计

二、中层框架

三、高层框架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限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媒体是移动的聚光灯,而非社会的镜子,选择是媒介运作的主要工具。”在框架的作用下,新闻记者能够迅速报道出来大量信息、及时规律地包装讯息并将其有效率地传达给视听众。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就像摄影师或画家在构图时,会把某些他认为重要的素材当作整个画像框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把某些他认为不重要的素材予以略过,并以此凸显整个图像的重心或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观点。而新闻记者亦是事先决定了素材的重要与否,而针对他们认为是重要的素材进行采访、收集或撰写。2008年11月3日,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访台。这是两岸分隔近六十年来,大陆受权团体最高层级的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五天时间,陈云林先生与台湾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就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两岸经济交往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对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议题进行商谈并签订相关协议。四项议题的签订将使两岸同胞渴望了三十年之久的两岸直航、直邮变为现实。此次和平之旅为两岸关系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仅拥有两千三百多万人口的台湾省,有着令人咂舌的高密度媒体。各个媒体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倾向不同,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关注点不同,取舍也不同,而致使相同事件的报道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样态。对于此次“台北江陈会”,台湾各大小媒体争相报道,因各媒体所持的立场不同,观察和报道的角度呈现很大差异,对“江陈会”的各项进程安排以及所引发的其他社会事件的态度也是各持己见。 本文选取11月2日至11月8日间由台湾雅虎奇摩入口网站搜索的406则新闻报道作为样本,采用量化统计的方式,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并以框架理论为支撑,从低层框架、中层框架以及高层框架三个层次分析此次“台北江陈会”媒体报道的状况,并希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台湾各媒体如何报道江陈会谈?不同媒体在报道江陈会谈上是否具有差异?台湾各媒体报道江陈会的新闻呈现何种框架?在对江陈会的报道中,台湾各媒体的媒体框架是否影响其报道内容?通过这四个主要问题的解决来探究台湾地区媒体的对“江陈会”报道的情况、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整理了此次“江陈会”报道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新闻类型、消息源、以及报道事件与议题的选取等。研究还发现,不同媒体在报道“江陈会”时具有不同的报道倾向,报道结果是特点各异,对“江陈会”相关要素所构建的框架也不尽相同。此外,媒体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对媒体的报道内容形成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刘星星;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锡光,杨金月;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219.275.8;
  • 关键词

    台湾媒体; 新闻报道; 媒介运作; 媒体框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