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化瘀克塞方对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化瘀克塞方对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 言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结果

讨 论

结 语

附 图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化瘀克塞方对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临床研究共收集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后48小时内入院病例70例,随机分为化瘀克塞方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化瘀克塞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克塞方治疗,疗程为14天。分别于入院后即时,治疗后的第3、7、14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入院即日及第14天行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及中医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的评分,于入院即日、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实验研究将健康成年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瘀克塞方低剂量(0.48/kg)组(治疗组1)、化瘀克塞方高剂量(0.96/kg)组(治疗组2)4组,每组各20只。每日给予治疗组相应剂量化瘀克塞方混悬液灌胃,给予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第8天使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小时、72小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心脏采血并断头处死动物,行TTC染色观察梗死灶,脑组织HE染色,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S100β含量。 结果: 临床研究表明:化瘀克塞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浓度、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积分及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皆无明显差异(P>0.05)。两患者组在治疗第3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积分、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即较入院时明显改善;治疗第7天、第14天时,组间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组间同期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NSE浓度较前减轻,治疗第3天、第7天两患者组NSE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克塞方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第7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化瘀克塞方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 实验研究表明:神经功能评分:缺血24小时,治疗组2优于模型组与治疗组1(P<0.05);缺血72小时,治疗组1、治疗组2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0.01);治疗组之间相比,缺血24小时治疗组2作用优于治疗组1(P<0.05)。TTC染色结果:缺血24小时,治疗组1、治疗组2梗死灶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缺血72小时,治疗组1、治疗组2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之间相比,缺血72小时,治疗组2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治疗组1(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可见大量细胞坏死,并随时间加重;治疗组1细胞基本完整,治疗组2仅见少量细胞坏死,两组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血清S100β含量测定:各缺血时间点,模型组与治疗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72小时,治疗组血清S100β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同期,治疗组2作用效果优于治疗组1(P<0.05)。 结论: 1.化瘀克塞方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轻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浓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2.动物实验表明:化瘀克塞方高剂量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减轻缺血区神经细胞损伤。 3.化瘀克塞方的治疗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