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松弛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疗效及肌电分析
【6h】

松弛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疗效及肌电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松弛咬合板对青年磨牙症患者进行咬合治疗,利用肌电图仪测量治疗前后患者咀嚼肌的肌电参数变化,探讨磨牙症的病因机制以及牙合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磨牙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按照病例纳入排除标准,选择8例来我院修复科就诊的青年磨牙症患者。检查并记录其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其上颌模型上制作松弛咬合板。利用肌电图仪在治疗前及3个月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在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双侧咬肌(masseter muscle,MM)、颞肌前束(anterior temporalis,TA)的肌电活动,比较治疗前后肌电活动及其不对称指数的变化情况,观察松弛咬合板控制磨牙症状的临床效果。 结果: 1.临床疗效 戴用松弛咬合板3个月后,8例患者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患者总体磨牙症严重程度降低,7例患者Molina评分下降。治疗前3例为轻度,5例为中度。治疗后7例变为轻度,1例仍为中度。临床上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肌电分析 2.1 MPP平均电位 治疗后,患者MPP时双侧MM与TA的平均电位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2.2 戴咬合板即刻测量,最大力紧咬时双侧MM与TA的平均峰值电位值显著降低(P<0.05)。 2.3 ICP最大力紧咬时平均峰值电位 治疗前后ICP最大力紧咬时,双侧MM与TA的平均峰值电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性指数 治疗前后,ICP最大力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总体不对称性指数(Astot,total asymmetry)、双侧颞肌不对称性指数(ASTA,anterior temporalis asymmetry)及咬肌不对称性指数(ASMM,masseter muscle asymmetry)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牙合)因素与磨牙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松弛咬合板是临床治疗磨牙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降低患者咀嚼肌张力,起到肌肉松弛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温和保守,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患者的自身咬合关系,临床效果在去除咬合板后难以持续。 3.肌电图仪为治疗过程中咀嚼肌肌电活动提供了全程监测、记录,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检测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