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T模式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6h】

BT模式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 BT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物品与项目区分理论

2.1.1 公共物品基本理论

2.1.2 项目区分理论

2.2 工程项目融资结构理论

2.2.1 基本概念界定

2.2.2 资本结构理论[28]

第3章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现状及市场化改革分析

3.1 基础设施项目分类的界定与内涵

3.2 基础设施项目分类的意义与目的

3.3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市场化改革

3.3.1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3.3.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3.4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发展

3.4.1 BOT模式

3.4.2 项目代建制

3.4.3 PPP模式

3.4.4 BT模式

3.5 BT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5.1 关于BT模式是否是“带资承包”的争论

3.5.2 关于BT模式运作中投资建设管理与施工承包能否“同体”的争论

第4章 BT模式的界定及适用性分析

4.1 BT模式的涵义

4.1.1 国外对BT模式涵义的界定

4.1.2 我国:BT模式的发展及涵义界定

4.2 BT模式的特征

4.2.1 BT项目主体的特征

4.2.2 BT项目客体的特征

4.2.3 BT项目的法律特征

4.2.4 BT项目的经济特征

4.2.5 BT项目的管理特征

4.3 BT模式的适用范围

4.4 BT模式的现实意义

第5章 BT模式的运作机制研究

5.1 BT模式的运用示例

5.2 BT模式的运作程序

5.2.1 确定项目阶段

5.2.2 项目准备阶段

5.2.3 招标阶段

5.2.4 融资阶段

5.2.5 建设阶段

5.2.6 回购阶段

5.3 BT模式的建设管理方式

5.3.1 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

5.3.2 施工同体型BT模式

5.3.3 垫资施工型BT模式

5.4 规范的BT模式运作流程

5.4.1 BT项目的特许公司选定

5.4.2 BT项目的建设

5.4.3 BT项目协议的终止与项目移交

5.4.4 BT项目的纠纷解决方式

第6章 BT模式的风险分析

6.1 BT模式风险的阶段性划分

6.1.1 项目前期风险

6.1.2 项目建设期风险

6.1.3 项目回购期风险

6.2 BT模式的风险类型分析

6.2.1 工程建设风险

6.2.2 中标人工程建设管理能力风险

6.2.3 项目的回购风险

6.2.4 法律风险

6.2.5 融资风险

6.2.6 政策风险

6.3 BT模式风险防范的方法与措施

6.3.1 中标人投资能力风险的控制

6.3.2 工程建设管理能力风险的控制

6.3.3 项目回购风险的控制

6.3.4 法律风险控制

6.3.5 融资风险的控制

第7章 案例: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大街道路工程BT模式实践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运行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应对危机,我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拉动内需的政策,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铁路等的建设,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资金结构复杂的特点,传统上认为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来投资、建设和提供这些服务。但单单依靠政府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不仅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而且极易导致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低效率,从而进一步加剧资金短缺的矛盾。
   鉴于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资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现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开展了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运用多种融资模式的探索,包括BOT模式、项目代建制及BT模式等。本文针对BT模式在我国目前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围绕BT模式概念界定、适用范围、基本特征、运用意义、融资方式、运作流程、风险管理及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一个较为规范和完善BT模式运作流程,即政府以项目特许权协议为基础,与作为项目承包商的大型施工公司签订合同,施工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采用项目融资方式和总承包方式进行代业主管理,同时承担主要的工程施工任务,建设完成后由政府按协议分期回购,同时引入有关政府监督机构、工程咨询公司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进行共同治理,规避相关风险。
   最后通过对内蒙古呼市成吉思汗大街道路工程BT项目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说明BT模式的优势、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