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6h】

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营运资本政策

2.3 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现状分析

3.1 样本数据及分析指标的选取

3.2 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特点

3.3 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特点

3.4 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特点

第4章 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4.1 回归变量设定

4.2 模型设计

4.3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也称营运资金、循环资金,是公司维持日常经营周转所需持有的资金。营运资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营运资本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本文采用营运资本的狭义概念。相应的,营运资本管理就包括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方面的管理。
   营运资本管理是公司短期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营运资本是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资产总体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其投入和收回是一个不断的循环往复过程。只有营运资本不断处于有效的管理和运转中,才能保证公司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公司才得以生存与发展。因此,营运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实中不乏因营运资本管理不善加速公司破产重组的案例。比如,在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第二大超市凯马特(Kmart)于2003年申请破产保护,其导火索竟然是凯马特没有向其最重要的食品供应商弗莱明公司(FlemingCompanies)支付过去一周的应付货款,后者决定暂停向其供货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又如,曾经有着骄人业绩的中国金属,也是因为无法偿还到期的营运资本贷款不得不在2008年寻求重组,成为我国新破产法实施后“最大公司重整案”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营运资本管理进行大量的研究,但是我国学者对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营运资本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而,有必要增加针对营运资本管理的相关分析和研究,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文的骂作目的是分析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我国沪、深两市1999~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在第3章描述性实证分析部分,选择代表指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10年间的营运资本管理从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4章是回归实证分析部分,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营运资本政策与公司绩效、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回归模型,代入样本数据,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在第5部分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实证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一直采用稳健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和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营运资本管理效率虽然在近几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本文验证了相关假设。比如,在保证公司营运资本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强对营运资本的高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营运资本的利用水平和周转能力,从而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本文在研究方法、视角和分类上都有所突破。首先,本文首次从营运资本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两个方面评价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状况;其次,同时采用托宾Q和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公司绩效的代表变量,使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最后,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剔除相关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使结论更加客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