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农村正规金融视角的分析
【6h】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农村正规金融视角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一、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二、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回顾

2.1 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

2.2 非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

2.3 小结

三、 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3.1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

3.2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3.3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关系

3.4 小结

四、 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4.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4.3 实证分析方法

4.4 实证检验结果

五、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分析

5.1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需求效应分析

5.2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优势

5.3 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经济效应分析

5.4 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路径探索

六、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基于对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目标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考虑,本文认为探寻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是很必要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经济成长中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体制内金融资源供给渠道却出现不断减少甚至“抽血”的现象,同时非正规金融虽然存在却不能合法化。因此,本文选择从农村金融1发展水平的角度来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第一章为引言,先提出问题,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角度回顾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以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背景。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辨证的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基于经济增长模型对农村金融资源与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全国1981-200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希望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二,所选取的金融发展指标和农村经济发展指标呈现怎样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第三,农村居民收入对金融发展指标的单位标准冲击的反应。
   第五章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需求效应、存在优势和经济效应三方面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理存在性。
   第六章总结全文及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二,本文实证部分的数据和指标选取方面,金融发展指标采用农村金融规模指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结构三个指标综合考虑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突破了前人分析中只采用单一指标进行分析的局限性;第三,以经济学的视角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需求效应、存在优势和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对其合理存在性进行了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