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穿越洞穴寻求自我认知的心路历程
【6h】

穿越洞穴寻求自我认知的心路历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Warren's Eternal Quest for the Theme of Self-knowledge

1.1 Historical background

1.2 Life experienc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uthor's writing

1.3 Essential Significance of Self-knowledge and Way to Gain Self-knowledge

Chapter Two Exploration of Inner Cave for Self-Knowledge

2.1 Jasper Harrick's Entombment in the Cave and Its Implications

2.2 Jack Harrick's Attainment of Self-knowledge with Help of Brother Sumpter and Celia Hornby

2.2.1 Trapped in Self-narrowness before Gaining Self-Knowledge

2.2.2 Self-knowledge Gained through Self-Excavation with Misery

2.3 Self-knowledge Gained by Nicholas Papadoupalous in an Epiphany

2.4 Unfulfilled Exploration Leading to Self-imprisonment

Chapter Thre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ave

3.1. The Image of Platonic Cave

3.2 A Tomb-Womb Image and Its Sexual Overtones

3.3 Human Emptiness—Yearning for Fulfillment

3.4 Jesus Christ's Tomb—a Place for Salvation and Resurrec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罗伯特·潘·沃伦是美国历史上唯一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获得过普利策奖的作家。尽管他已离世将近20年,由于他卓越的作品给后世留下的影响,他仍然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界的泰斗一勇往直前,锐意进取的美国精神的化身。作为一名深深植根于美国南方的作家,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美国南部以及南部人民的,并且深深地打上了那种深思熟虑,坚强执着以及不容置疑的南方特色。在他的小说和诗歌著作中,爱以及对自我认知的寻求是永恒的主题。
   沃伦的第六部小说,《洞穴》出版于1959年。在写了多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之后,他赋予的本部小说一个现代的背景。故事发生在1955年春天,地点是一个南方大都市和一个位于田纳西的小乡镇。文中主人公,贾斯珀,是当地的一个曾经雄霸一时的铁匠的儿子,背负着各种不堪忍受的压力,迷恋上了洞穴探险;他感觉洞穴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不再承受来父亲以及约翰镇的人们给予他的压力。从他进入洞穴之前与目前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出,贾斯珀进入洞穴是为了寻求自我认知,找寻自我身份并且进行自我界定。《洞穴》描述了这个年轻人被困洞穴这件事情对于约翰镇人民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无法知道贾斯珀最终是否得到了自我认知。但是由于他被困洞穴,很多人聚集到这里,并且在不同的压力的促使下,他们对自我的洞穴进行探索以获得自我认知。通过对作品中不同人物寻求自我认知的道路的描述,沃伦向我们展示了自我认知的哲学意义以及获得自我认知的方法;他通过对自我认知这个主题的探索对于帮助我们找到迷失的自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作品人物以及洞穴的象征形象来展示在洞穴里和洞穴周围发生的一些列事情是如何最终成就了人们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的认知。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除了引言和结论之外,主体包括三章。
   第一章介绍了沃伦对自我认知这个主题的永恒追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进行自我认知的重要意义以及获得自我认知的方法。通过本章,我们可以了解沃伦对于自我认知这个主题的一些基本理论,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洞穴》这部作品。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几个主要和次要人物在他们寻求自我认知的心路历程中对内心洞穴的探索。贾斯珀被石头压住,并埋在洞穴实际上暗示了很多人都是被困在他们内心的狭窄空间内,并且急于对内心进行探索以解放被禁锢的自我。接下来,我分析了杰克是怎样在他的朋友萨姆普特兄弟以及妻子西莉亚的帮助下,获得了自我认知,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圣尼古拉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获得了顿悟,获得了自我认知以及伊萨是怎样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半途而废,随心所欲,并且最终导致了自我的禁锢并且在物质世界的迷失。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洞穴这个形象的象征意义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在《洞穴》的题记中,沃伦引用了柏拉图的《共和国》(第七册)的三段话,这三段话与小说中的洞穴形象有着直接并且紧密的联系,并且为我们透彻地理解小说提供了最初的提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理论贯穿了整部小说,他赋予了洞穴子宫与坟墓的形象;洞穴代表了生与死,代表了孕育我们的大地母亲的子宫,同时也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ˇ坟墓;因此,洞穴是我们最初的寓所,同时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洞穴也象征了人类存在的精神和感情空虚以及对爱,友谊,慰藉和亲情的渴望。最后,我们可以挖掘到小说中洞穴暗含了其作为基督坟墓的形象—一个象征救赎与重生的地方。在这里,由于贾斯珀被困山洞,许多人被迫进行自我剖析与反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重生。而贾斯珀也通过他待出生的孩子和他的弟弟获得了重生。
   总体来说,在《洞穴》这部小说中,大多数人都可以把实质和影子,现实和幻想分开。他们都可以打破曾经把他们禁闭在黑暗中的自私和物质主义的束缚,通过对自身罪恶的忏悔并且请求宽恕,在相互的关爱,理解和认同中,从而从黑暗进入光明,获得自我认知与重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