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12汶川地震后灾民心理应激症状反应及相关因素研究
【6h】

5.12汶川地震后灾民心理应激症状反应及相关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的重新认识,健康已经不单纯指体格健壮、没有疾病的躯体健康,而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如地震等也随之上升。灾害刺激一旦超出人体的承受力,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应激症状反应,危害人体心身健康。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灾害后发生精神心理的症状如不加以干预,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面对四川汶川地震对灾民的巨大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快的了解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地震对灾民可能造成的心理困扰甚至创伤经验,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救援和心理支持,对于确定心理救援的重点与方向是有必要的。
   研究目的:
   探讨地震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地震的亲历者进行调查,获得基础数据,来科学分析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对群众的心理影响,此影响与哪些因素呈显著性相关,确认灾害后心理问题的易发群体,具体发生在生理、认知、情绪、行为等哪些层面,为是否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救助提供科学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原则,选取四川绵阳灾区平武县城广场帐篷区和南坝镇受灾群众两个群体为样本,共309人,采用台湾林清文编制的《灾变经验心理状态检核表》,此问卷后经四川省心理学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改编,包括自行设计基本信息调查及量表两部分,针对生理症状反应、认知症状反应、情绪症状反应、行为症状反应四个维度共计42项症状反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主要研究结果
   接受调查的309名灾民主要的身心症状反应出现率均超过14%;生活水平均受到灾害的影响,灾民灾后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不同年龄分组灾民的生活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分组灾民的生理、认知、情绪、行为症状反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同教育程度灾民的认知症状反应有差异(P<0.05)。轻重灾区不同灾民的认知症状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
   结论:与建议
   特大自然灾害如地震会对灾民产生巨大影响。基本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丧失,是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诱因。青少年及儿童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能力,并且对灾变事件的想法与成人有异,更易出现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反应。30岁以上的人群在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症状反应上均较严重。建议应建立日常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在灾害发生后尽快让灾民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