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一前磨牙髓室解剖形态及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6h】

第一前磨牙髓室解剖形态及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前磨牙髓室解剖形态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第一前磨牙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辨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采用解剖学的方法,测量第一前磨牙髓室形态的相关数值,为活髓牙牙体预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且进一步测量单、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及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桩道预备前后根管壁的厚度,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桩道预备器械,以保证剩余根管壁有足够的抗折强度。
   方法:收集山东地区因正畸治疗而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从中选择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一前磨牙各30颗作为实验样本,用金刚砂片将所有牙齿颊舌向剖开,然后在距根尖4mm处和釉牙骨质界处截断牙根,截断面垂直于牙体长轴。用精确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牙颈部髓室壁、颊舌侧髓角处牙体组织的厚度以及窝至髓室顶的距离。并且进一步测量距根尖4mm处截断面根管壁的厚度,分别用1#P钻、2#P钻、3#P钻预备桩道后,再次测量截断面剩余根管壁厚度。
   结果:
   1.上颌第一前磨牙髓室形态的测量结果(X-±S):A:颈部髓室颊侧壁的厚度:(2.379±0.216)mmB:颈部髓室腭侧壁的厚度:(2.448±0.203)mmC:颈部髓室近中壁的厚度:(1.710±0.199)mmD:颈部髓室远中壁的厚度:(1.863±0.174)mmE:颊尖至颊侧髓角的距离:(5.087±0.496)mmF:腭尖至腭侧髓角的距离:(5.740±0.348)mmG:窝至髓室顶的距离:(4.665±0.490)mmL:颊侧髓角至颊侧壁的距离:(3.183±0.136)mmM:颊侧髓角至近中壁的距离:(2.822±0.386)mmN:颊侧髓角至远中壁的距离:(2.815±0.391)mmO:腭侧髓角至腭侧壁的距离:(3.195±0.184)mmP:腭侧髓角至近中壁的距离:(2.453±0.317)mmQ:腭侧髓角至远中壁的距离:(2.627±0.317)mm
   2.下颌第一前磨牙髓室形态的测量结果(X-±S):A:颈部髓室颊侧壁的厚度:(2.412±0.255)mmB:颈部髓室舌侧壁的厚度:(2.328±0.140)mmC:颈部髓室近中壁的厚度:(1.902±0.124)mmD:颈部髓室远中壁的厚度:(1.916±0.129)mmE:颊尖至颊侧髓角的距离:(4.682±0.573)mmF:舌尖至舌侧髓角的距离:(5.129±0.691)mmG:窝至髓室顶的距离:(4.627±0.603)mmL:颊侧髓角至颊侧壁的距离:(3.302±0.273)mmM:颊侧髓角至近中壁的距离:(3.002±0.442)mmN:颊侧髓角至远中壁的距离:(2.960±0.446)mmO:舌侧髓角至舌侧壁的距离:(2.518±0.244)mmP:舌侧髓角至近中壁的距离:(2.227±0.345)mmQ:舌侧髓角至远中壁的距离:(2.310±0.367)mm
   3.对于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3#P型钻预备后,距根尖4mm处近、远中剩余根管壁厚度平均值均小于1mm,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根和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单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2#P型钻预备后,距根尖4mm处近、远中剩余根管壁厚度平均值均小于1mm,其中远中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第一前磨牙的颊侧髓角较高,接近牙冠的中1/3,舌侧髓角较低,接近牙冠的颈1/3。颊舌侧髓角至近远中壁的距离均小于至颊舌侧壁的距离,且第一前磨牙的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牙合)缘偏颊侧,在去龋和牙体修复时特别注意邻面中1/3偏颊侧区域,避免意外穿髓。
   2.桩道预备时,为保证距根尖4mm处剩余根管壁有足够的抗折强度,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最大可用3#P型钻(1.1mm),腭根和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最大可用2#P型钻(0.9mm),而单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只能用1#P型钻(0.7m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