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横岭山墓地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6h】

横岭山墓地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横岭山墓地是目前广东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墓地,墓葬数量众多,出土了一批丰富的随葬器物,是探究广东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和发展变化的一份很好的材料。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墓地出土器物、墓葬布局等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探讨墓地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发展变化及与周边地区相关文化类型的互动关系。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回顾广东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及横岭山墓地的研究历史,并论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二章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墓地进行进一步梳理。首先以考古地层学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博罗梅花墩窑址、银岗遗址和深圳黄竹园遗址,界定墓地所处的相对年代,以夔纹陶为主要特征的遗存早于以米字纹陶为主要特征的遗存,以夹砂陶、泥质软陶和较硬泥质陶为主的遗存早于以夔纹陶为主要特征的遗存。然后结合周围地区商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文化内涵及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对墓葬出土典型器物(陶釜、陶罐、陶瓮、陶簋、陶瓿、陶豆、原始瓷豆、陶纺轮、铜斧、铜刮刀、玉玦、水晶玦等)的型式划分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根据典型器物(组合)把墓葬分为九段,归纳每一阶段的文化特征;在分段的基础上,根据每阶段文化特征差异大小分为五期,根据每期典型器物与周围地区的比较,推测其所属年代。接下来运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随葬器物进行讨论,共分七组,A组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华南地区各类型文化普遍存在的土著文化传统;B组为来自粤东闽南地区商代中期的文化因素:C组为浮滨文化所代表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土著文化因素;D组为来自赣鄱流域的文化因素;E组为来自湘江流域的文化因素;F组为融合型遗存,是来自中原的文化因素通过各渠道到达本地后,产生的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特色遗存;G组为来自江南地区文化因素。通过探讨每一期段所包含文化因素类型、主导因素,观察各文化因素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三章首先探索墓地的布局,通过整理出各期段墓葬的空间位置,归纳其分布的特点,并探讨同一期段内墓地布局所反映的可能的社会现象等问题,以及随时间推移,不同期段间墓地布局所发生的变化。其次,分析商周时期博罗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闽南地区、赣鄱流域、湘江流域等地区相关文化类型的互动关系。最后,讨论“夔纹陶类型”文化命名问题,赞同命名为“大梅沙文化”的提议。
   第四章,总结全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