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类胚胎肝静脉发育多普勒超声及高场强MRI研究
【6h】

人类胚胎肝静脉发育多普勒超声及高场强MRI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肝静脉的发育变化对评价胚胎肝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针对胎儿肝静脉影像学研究尚少。由于超声和MRI图像在体显示妊娠早期胎儿肝静脉存在困难且测量误差较大,因此本研究选取妊娠中后期胎儿,利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从汇合类型、内径、属支、相互夹角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方面研究妊娠中后期胎儿肝静脉的发育状况。旨在丰富与完善肝静脉发育影像学知识,为提高肝静脉发育异常胎儿临床诊断水平提供正常影像学基础,并为筛选胎儿右房反流增高增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场强MRI揭示人类胚胎肝静脉发育状况,为胎儿肝静脉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1)选择临床及常规超声检查排除各种病变的正常单胎妊娠胎儿118例,孕龄26—40周,利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扫查,观察胎儿肝左、中、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类型、肝静脉的内径与属支、相互夹角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状态。记录相关数值并进行分析;
   (2)对30例14—38周胎儿标本行3.0TMRI扫描,分析其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时的类型及其属支情况,并测量其内径。
   结果:
   (1)超声所见: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合干后汇入下腔静脉(Ⅰ型)者57例,占48.3%;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Ⅱ型)者53例,占44.9%。肝中、右静脉合干或出现肝右后静脉等(Ⅲ型)者8例,占6.8%。随孕周增加,肝静脉内径增加,肝静脉内径与孕周有较高的相关性;肝左、中、右静脉内径分别为(0.34±0.04)cm、(0.35±0.04)cm、(0.36±0.05)cm。可观察到的肝静脉各级属支共1-4支不等。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的夹角为:(56.8±14.2)°;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之间的夹角:(50.7±19.4)°;肝左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的夹角为:(98.4±20.3)°;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频谱为三相,随孕周增加a/s值逐渐减小,与孕周有相关性。以上各项目在胎儿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2)MRI图像显示: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合干后汇入下腔静脉(Ⅰ型)11例,占36.7%;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Ⅱ型)4例,占13.3%;肝中、右静脉合干或出现肝右后静脉等其他类型(Ⅲ型)15例,占50%。肝静脉各级属支共1-12支不等。肝左、中、右静脉内径分别为:(0.26±0.09)cm、(0.257±0.094)cm、(0.26±0.09)cm。
   结论:胎儿肝静脉发育状况与成人不同,属支变异较大。本研究丰富与完善了肝静脉发育影像学知识,提高肝静脉发育异常胎儿临床诊断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