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相关性调研分析
【6h】

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相关性调研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课题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趋势。同时分析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此外本文还深入探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率的相关关系,从中归纳出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应用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文研究警示广大医药工作者警惕细菌耐药率的增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04~2009年所研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包括六年间使用的种类、数量、金额、用药频度及各年度的变化;采用重点分析法对抗菌药物的具体品种进行重点分析,罗列所使用的重点抗菌药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04~2009年所研究医院细菌耐药性状况及耐药率变化状况;采用SPSS分析软件重点分析五类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三种细菌耐药率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由抗菌药物耗量的调研中得知,各类抗菌药物在该院都有相应的代表品种在应用,六年间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处在该院药品消耗金额的首位,头孢菌素类在各年度的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六年间变化趋势分为两段,2004-2006年为上升阶段,且上升幅度较大,2007年后缓慢下降。第二大类喹诺酮类在六年间的的耗量较为稳定。非典型β-内酰胺类则在2006年后开始使用且耗量增长迅速。青霉素类以其广谱低毒的特点仍在使用,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用量较小。
   六年中最常见的致病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此三种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耐药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时上升迅速,当达到一定耐药水平时较缓慢上升或保持较高水平,偶有耐药率下降现象,其下降幅度极其缓慢。
   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细菌耐药相关性分析中表明,两者之间关系较为复杂,但明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抗菌药物应用量处于上升阶段时,此相关性较为突出,而当抗菌药物应用处于下降阶段时,出现曲线的相关趋势,但不足以构成可以置信的相关性数据。分析表明,当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开始下降时,细菌的耐药性相比较抗茵药物用药频度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
   结论:在所研究医院的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是使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与细菌耐药率变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量化关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不是单纯的一对一关系,而与同类别抗菌药物的的用量密切相关。抗菌药物用量的增长会促进细菌对此类药物耐药率的增长,细菌耐药率一旦处于较高水平,则难以下降。部分细菌耐药率在抗菌药物用量降低之后,出现滞后性的缓慢的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