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周静脉血中脂蛋白a,一氧化氮,丙二醛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6h】

外周静脉血中脂蛋白a,一氧化氮,丙二醛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大约约有1.5亿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并且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将达到2亿左右,而在中国,糖尿病的患者大约有2000万~4000万。人们对糖尿病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并发症的研究较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糖尿病患者并发勃起功能障碍是近年来才被重视起来,并且发病机制至今仍然不明确。因此,对其病因机制的探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ED)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中脂蛋白a,一氧化氮,丙二醛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及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来我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ED者31例为病例组患者,所有病例组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做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型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且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识小组(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制定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的诊断标准诊断为ED的患者,并且检测性激素5项和除外其它内分泌疾病造成的ED,并且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病、脊髓损伤、阴茎病变、及精神障碍和阴部外伤、手术或其他可以导致ED的疾病。病例组患者年龄48~52岁,平均42.37±6.8岁,糖尿病患病年限3~10年,平均病程4.2±4.6年,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11~8分有11例;7分以下有21例,对照组为来我院就诊的未伴有ED的糖尿病患者30例,年龄49~53岁,平均44.67±8.7岁,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并且排除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激素和抗抑郁药物。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脂蛋白(a);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并且采用前列腺素E进行阴茎海绵体注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茎阴茎海绵体动脉直径(CAD),测定阴茎深动脉血流最大值(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进行测算并记录。采用组间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间不同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标记物与IIEF-5,CAD和PSV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糖尿病ED组患者实验室指标LP(a)和MD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ICI实验中CAD增粗的百分率及PSV糖尿病ED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LP(a)与P S V(r=-6.24,p<0.01);CAD增粗比例(r=-8.20,p<0.01),IIEF-5(r=-8.11,p<0.01)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NO与PSV(r=6.56,p<0.01);CAD增粗比例(r=7.56,p<0.01),IIEF-5(r=6.34,p<0.01)评分均呈明显的正相关,MDA与P S V(r=6.98,p<0.01);CAD增粗比例(r=7.45,p<0.01),IIEF-5(r=-7.54,p<0.01)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
  结论:1.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明显升高,LP(a)升高导致阴茎海绵体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2.糖尿病患者血清NO明显升高,NO升高导致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3.糖尿病患者组织氧自由基MDA明显增多,氧化能力显著增强,氧化应激可能是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生化水平上的因素之一,而MDA的检测能反应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
  4.糖尿病患者发生ED的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到血管,神经,内分泌及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LP(a),NO和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患者发生ED的过程只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威胁因素,还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