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髁突矢状骨折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及髁突形态研究
【6h】

髁突矢状骨折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及髁突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状态,用CBCT和口腔全景片评价髁突骨折术后关节面形态改变,并比较两者在髁突形态变化上表现的差别。
   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6年间,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单侧髁突矢状骨折病人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满18周岁,术后时间均为1年以上,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将所有随访病例分为A(22例)、B(11例)、M(8例)三种骨折类型,手术方法包括钢丝结扎固定(A型骨折16例,B型骨折5例,M型骨折8例)、长螺钉固定(B型骨折6例)和骨折段摘除(A型骨折6例)。
   按照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的要求,检查患者的下颌运动(MM)、关节杂音(TN)、关节压诊(TP)、咀嚼肌及其相关肌群口外压诊(EP)、咀嚼肌及其相关肌群口内压诊(IP)及颈部肌肉压诊(NP),并按标准进行打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同种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方法间、不同类型骨折间各个指数的差别。
   所有随访病人行口腔全景片及锥形束CT(CBCT)检查,测量口腔全景片中患者骨折侧及对侧髁突高度,比较各种骨折类型及手术方法术后骨折侧髁突高度相对健侧降低的程度。观察总结CBCT下髁突形态,将所研究髁突骨折术后形态进行分类,分析髁突骨折术后关节面形态与髁突矢状骨折的类型及手术方法之间的关系。
   结果:
   除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外,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治疗效果表示满意。临床检查显示,髁突矢状骨折患者术后张口度(40.50mm)相对健康人群仅有轻度降低,侧方运动(4.00mm)及前伸运动(3.83mm)明显受限,42%的病例出现了明显的开口偏斜。同种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方法间、不同类型骨折间CMI各个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曲面断层片中骨折侧髁突形态与健侧相比未见明显差别。测量结果显示,所有病例术后髁突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髁突高度降低程度A型骨折平均为28.3%,B型骨折平均为17.80%,M型骨折为24.2%。
   CBCT下所有患侧髁突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吸收、破坏,按吸收程度及髁突形态可分为Regular、Groove、Lacunose、Flat、Saucershape五种类型。相对A型和M型骨折,B型骨折关节面吸收程度较轻,髁突形态变化较小。6例患者(19.4%)未骨折侧关节面发现轻微吸收。
   结论:
   1、三种类型的髁突矢状骨折经过开放性手术治疗,均可获得令病人满意的效果;
   2、所有髁突矢状骨折术后均出现骨折侧髁突高度降低,B型骨折相对其他两种类型骨折降低较少;
   3、所有的髁突矢状骨折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髁突关节面吸收,B型骨折术后髁突形态变化较小,关节面吸收较轻;
   4、髁突矢状骨折术后髁突形态变化程度与颞下颌关节功能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5、口腔全景片诊断髁突形态变化表现不理想,CBCT能更好的诊断髁突形态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