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动脉瘤破裂7例围术期处理
【6h】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动脉瘤破裂7例围术期处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处理方法

结果

讨论

1.动脉瘤破裂的病理生理学

2.神经外科介入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

3.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征象与临床表现

4.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预防

5.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方法

6.本组患者术后处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动脉瘤破裂为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动脉瘤破裂发病突然、病情急、症状重,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将危及患者生命,麻醉医师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责任重大,要及时正确采取处理措施,麻醉医师需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学、术中破裂原因、如何诊断、治疗措施及机制、预防等相关问题。本文将结合临床病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
   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5月期间,神经外科介入手术(包括单纯脑血管造影术)治疗过程中出现动脉瘤破裂的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病例报道:
   本组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术前均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ASA分级Ⅱ~Ⅲ级。7例患者术前均给予苯巴比妥、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入室后,均常规开放静脉,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静脉麻醉诱导,喉罩置入后连接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七氟醚麻醉维持,间断给予肌松药,麻醉诱导、维持皆平稳。神经外科医师手术过程中均按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常规操作。其中1例动脉瘤破裂发生于微导丝置入过程中,1例发生于微导管置入后,1例发生于支架置入过程中,1例发生于弹簧圈解脱过程中,3例发生于电解可脱式弹簧圈填塞过程中。术后7例患者均带气管插管回病房,其中6例呼吸循环稳定,1例无自主呼吸需机械控制呼吸,血压不稳定需多巴胺持续泵注维持血压。4例患者术后完全恢复,1例患者家属自动放弃治疗,1例术后次日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术后数日死于呼吸衰竭。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介入治疗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7例患者,4例术后完全康复,1例术后需机械控制呼吸,多巴胺维持血压,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家属自动放弃治疗,1例术后次日呼吸心跳骤停,1例术后数日死于呼吸衰竭。
   结论:
   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后患者死亡率较高;动脉瘤破裂多为微导管、微导丝、弹簧圈穿通动脉瘤所致;出血较少者经过积极治疗,往往可完全恢复,出血较多者,预后不佳;术中动脉瘤破裂后,麻醉医师在处理过程中责任重大,同时术后的进一步治疗甚为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