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
【6h】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相关研究

2.1.1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概念界定

2.1.2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运作模式

2.1.3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研究现状

2.2 用户接受理论基础

2.2.1 理性行为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2.3 技术接受模型

2.3 感知风险理论

2.3.1 感知风险的定义

2.3.2 感知风险的维度

2.4 双边市场与网络外部性理论

2.4.1 双边市场理论

2.4.2 网络外部性理论

第3章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3.1 模型构建

3.2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3.2.1 变量定义

3.2.2 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4.2 问卷前测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4.3.1 数据收集

4.3.2 数据分析方法

第5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5.1 样本构成与描述性统计

5.1.1 人口统计分析

5.1.2 用户使用形态属性分析

5.1.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5.2.1 信度分析

5.2.2 效度分析

5.3 相关分析

5.3.1 使用态度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5.3.2 行为意向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5.3.3 使用态度与行为意向的相关分析

5.4 回归分析

5.4.1 使用态度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4.2 行为意向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4.3 使用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回归分析

5.4.4 使用态度的中介效用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分析

6.2 研究对策与建议

6.3 研究局限

6.4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传统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内的线上支付服务体系逐渐成为连接市场运行的纽带和新经济时代的命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孕育了极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突破了10万亿元。2010年6月,伴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模式单一,平台间业务重叠较多,客户和服务的差异化不显著,第三方支付行业普遍存在创新乏力的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认为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的研究可选用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研究框架,从消费者的使用心理出发,探索用户感知、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形成脉络。同时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具有显著的双边平台特性,因此有必要将网络外部性,尤其是交叉网络外部性这一双边平台特有的属性作为态度和意向的影响因素引入基本模型。由于采用创新技术的不确定性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本研究将感知风险也作为用户感知的一部分并纳入到模型中。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感知有用性(网络外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对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均存在着显著影响,使用态度对感知有用性(网络外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与行为意向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如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充分利用从众效应,增强用户锁定效果;大力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平台的易用性;降低用户的感知风险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