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6h】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分析虹膜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透光率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分析虹膜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位置,评价手术安全性。
   方法: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17例17眼,二期施行虹膜缝合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手术。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acuity, 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行UBM检查,确定人工晶状体与睫状沟和睫状体的关系、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人工晶状体倾斜情况、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与虹膜位置关系和房角情况。主要指标是襻的位置、前房深度和房角改变。
   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49±0.29),术后裸眼视力为(0.50±0.24),最佳矫正视力为(0.66±0.25)。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8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17个人工晶状体的34个晶状体襻中,27个(79.4%)襻位于睫状沟,5个(14.7%)襻位于睫状突,2个(5.9%)襻位于睫状体平坦部,17眼中有11眼(70.6%)双襻均位于睫状沟。前房深度为(3.39±0.47)mm。未发现虹膜周边前粘连、房角异常和晶状体光学部的倾斜。
   结论:经UBM观察,虹膜缝合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襻均位于睫状沟或睫状体,无明显的人工晶状体倾斜。这种术式不影响房角结构,无房角的关闭。前房深度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最为接近。弄清晶状体位置可能有助于确定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第二部分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透光率研究
   目的:观察虹膜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变化,测定和分析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透光率,探讨哪种人工晶状体更适合进行虹膜缝线固定。
   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右眼为手术眼,分别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人工晶状体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度数均为+20.0D,均采用虹膜缝线固定晶状体襻的方式固定人工晶状体。3个月后取出人工晶状体,眼前节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BX900(瑞士HAAG-STREIT)观察人工晶状体光学部混浊情况。使用带积分球的U-3900分光光度计(日立)室温下测定浸于平衡盐溶液中的人工晶状体光学部300nm-800nm的透光率,对3种人工晶状体400nm-7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PMMA人工晶状体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前后表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浊。3种人工晶状体在400-7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平均值分别为96.78%±0.34%、98.46%±0.22%和96.79%±0.24%。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与PMMA人工晶状体的透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P<0.01),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透光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11,P>0.05),PMMA人工晶状体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透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1)。3种人工晶状体透光率下降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在眼内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混浊及透光率的下降,如何选择适合虹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状体需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