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济南市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6h】

济南市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实地研究法

1.2.4 对比研究法

1.3 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3.2 预期将产生新的模式

1.3.3 不足之处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2 研究综述及理论分析

2.1 学术文献综述

2.2 相关专家贡献

2.3 概念界定与明晰

2.3.1 二线会展城市

2.3.2 全国流动展

2.3.3 区域性品牌展会

2.3.4 城市会展管理机构

3 济南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及评析

3.1 济南市会展业发展的系统性梳理

3.1.1 济南市会展业的发轫

3.1.2 济南市会展业的硬件设施情况

3.1.3 济南市展会举办情况

3.1.4 济南市会展管理机构及政策

3.1.5 济南市办展单位及相关会展企业

3.2 近几年济南市全国流动展的营销及举办

3.2.1 济南市全国流动展现状

3.2.2 济南市对全国流动展营销的SWOT分析

3.2.3 济南市全国流动展会的市场细分、目标客户及市场定位

4 济南市会展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识别

4.1 相关数据采集

4.2 问卷调查发现

5 不同城市会展业发展及管理思路对比分析

5.1 参照城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5.1.1 各城市会展基础设施—展览场馆比较

5.1.2 各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规模比较

5.1.3 各城市品牌展会情况比较

5.1.4 各城市会展企业的发展情况

5.1.5 各城市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水平比较

5.1.6 各城市发展环境比较

5.1.7 会展配套条件比较

5.2 会展业政策及资金引导扶持情况

5.2.1 各城市会展业政策制定情况

5.2.2 各城市会展业发展政策比较

6 济南会展业的比较优势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会展业是我国新兴的服务业态,因其短时间内能够汇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举办地的住宿、餐饮、旅游、交通、物流、通讯等相关服务行业产生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又是无污染的绿色行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展览会是解决企业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形式,是企业精准营销的极佳平台,也是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对举办地城市的宣传、产业结构平衡与调整、技术进步、促进招商引资等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城市会展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政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会展提供政策优惠的同时会降低会展行业创新的积极性;同时,目前国内各地的会展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能力和政策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内二线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城市会展管理的职能体现为政府部门以“企业化”的方式所从事的公众营销组织过程,政府管理是形式,其实质是服务,政府通过对办展单位和主体、参展商、专业采购商的服务培育起更多品牌展会,最终是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客商和投资。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会展业初现雏形到现在,短短不到二十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会展界的一颗新星。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吴建民出任国际展览局主席;国家商务部服务贸易司明确了会展业管理职能,各地市纷纷成立博览局、会展办等机构,我国又迎来了新一轮会展业发展的浪潮。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在研究中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着眼于国内二线城市会展业的分析,明确二线会展城市的范畴,明确城市管理机构的功能,从而得出基于严密理论分析的会展发展情况。本文旨在分析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并选取济南作为案例城市进行分析,来进一步明确济南市会展业今后发展的策略。研究把二线会展城市、全国流动展、区域性品牌展会和城市会展管理机构作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而剖析济南市。研究思路是首先了解分析济南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并从会展基础设施、会展情况、相关政策和相关会展企业四个层面分析济南会展业发展现状;其次,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济南近几年流动展的营销情况,同时确定了济南流动展的市场细分、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本文还进一步介绍了济南会展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路径。本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对区域性品牌展览项目运作规律和资金的构成、全国巡回展争办条件和要求、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规范政策构成等方面展开调查,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因素重新定位,并提出适合济南市的会展业发展方式,以期对城市会展管理机构有所启发和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