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中心的探讨
【6h】

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中心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节 翻译批评原则与哲学诠释学

一、翻译批评与哲学诠释学

二、翻译批评的原则问题

三、为什么要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中心探讨翻译批评的原则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途径、方法及论文结构

一、研究途径与方法

二、论文框架

第一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翻译文本概念

第一节 翻译文本的概念

一、何为文本?

二、翻译文本的本质

第二节 文本的语言性与开放性

一、文本的语言性

二、文本的开放性

第三节 解释与翻译的本质

一、解释与翻译的内在联系

二、“翻译即解释”的不同意见

第二章 文本的理解

第一节 普遍诠释学的文本理解

一、施莱尔马赫论文本理解

二、狄尔泰的生命体验

第二节 此在诠释学的文本理解

第三节 哲学诠释学的文本理解

一、理解的历史性

二、理解的语言性

三、理解、解释和应用

第三章 翻译文本的理解与释义

第一节 翻译文本实现文本意义的途径

一、翻译研究中的前理解

二、翻译研究中的误解

三、视域融合的效果历史

第二节 效果历史意识与翻译的策略

一、译者的效果历史意识

二、译者的翻译策略

第三节 翻译文本理解的实现

一、理解的表达

二、翻译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第四章 翻译批评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第一节 翻译批评的对象

一、哲学诠释学的翻译批评的内涵

二、翻译批评:批评什么?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依据

一、翻译的标准与目标

二、翻译批评的依据

第三节 翻译批评的合理性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一、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在实践中的表现

二、文学翻译批评的审美追求

三、翻译批评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宽容

第五章 翻译批评的宽容原则

第一节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宽容品格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宽容原则的内容

一、翻译批评原则的重新定义

二、宽容原则的具体内容

三、哲学诠释学翻译批评宽容原则的本质特征及意义

第三节 翻译批评宽容原则的实践价值:翻译与文化交流

一、全球化的背景要求

二、对异域文化差异的尊重

三、翻译工作者的品格

结语:哲学诠释学翻译批评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诠释学作为理解和解释的一门学科,与翻译(实践和理论)有着紧密联系。18世纪末19世纪初,作为特殊学科——神学和法学——所需要的诠释方法与实践技艺的特殊诠释学,伴随着诠释对象由特殊文本到一般世俗文本的转变,其诠释战略也由个别片断解释规则的收集转变为建构系统的诠释规则体系,并于19世纪中后期广泛渗透到文学、历史学等精神科学诸领域,成为一种为人文科学提供普遍方法论原则的普遍诠释学。普遍诠释学经由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改铸,在伽达默尔那里发展为更宽泛的哲学诠释理论。当代哲学诠释学为整个人文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野,改变了人们以往理解人文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哲学诠释学所建构的理解与解释理论对于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标准及翻译批评的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传统思维定势,拓宽了文本意义的理解维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的新的视野。近年来,在翻译研究的热潮中,许多学派和学者都在著书立说,打造各自的理论框架,从而使翻译研究进入了空前活跃的阶段。但是,不管学者专家们的理论多么标新立异,从翻译现象上讲都没有离开诠释学范畴,即翻译本质上都是一种文本理解和解释活动。
  20世纪80年代,随着哲学诠释学进入中国学术界,哲学诠释学(PhilosophicalHermeneutics)的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有关完全的前把握、理解的历史性、理解的对话模式、前见理论、视界融合、效果历史等的论述,已被中国翻译研究者广泛论证和引用,“翻译即解释”也已为我国许多翻译界学者所接受。诠释学派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就是解释,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与文本(包括原作者)的主体间性,强调译文读者在翻译文本意义生成中的参与作用,对传统的“忠实”和“对等”的翻译标准提出大胆的怀疑与挑战,使我们改变了对翻译本质的看法,改变了传统的翻译理论所采取的非好即坏、非对即错的定向思维模式,使我们能够用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翻译。
  近年来,翻译界的理论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对翻译标准从单一向多元达成了基本的共识,翻译批评方法的研究也出现可喜的成果,从传统的挑错式、随感式到现在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理论无不显示着多学科翻译批评研究的重大进展,理论成果也从原来的散论逐渐发展为系统的研究。但是,翻译批评研究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仍然很多。围绕翻译标准、翻译批评的方法、原则等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许多问题的探讨主要停留在方法的层面,翻译界的专家学者们历尽各种努力,期待一种更深邃的视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使命是为了保证翻译的价值得以实现,使原作和译作的意义能得到拓展、完善和延续。有鉴于此,翻译批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在本文看来,有效解决翻译批评中所存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最佳进路就是将哲学诠释学的实践智慧及其诠释原则应用到翻译批评中去,形成诠释学视域下的翻译批评原则,并进而建构哲学诠释学的翻译批判理论。当然,建构哲学诠释学的翻译批判理论是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翻译批判研究所欲达成的最终目标,而本文所做的工作是试图为这个宏伟目标奠下一块坚实的基石。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将哲学诠释学的实践智慧和诠释理论应用于翻译批判之中,探究翻译批判的原则,以为翻译批评开辟新的理论思考和研究领域。
  依照哲学诠释学必须按照对“事物本身及其存在方式的描述来分析”的观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作为翻译批判对象的翻译文本问题。笔者通过对文本的基本概念、文本意义的本质内涵、理解和解释的本质等问题的细致阐述,逐步揭示出翻译批评与文本理解及解释的内在联系。在此之后,笔者将关注目光投向文本意义的理解问题,通过将伽达默尔关于文本概念、类型以及文本的语言性和开放性等哲学诠释学核心概念及思想应用于翻译批评,从理解的角度考察了文本翻译的生成及其性质,分析了翻译的意义实现途径,强调指出,翻译文本的意义是通过批评者与文本的对话而产生的效果历史意义,具有时间性和境遇性,是被批评者(包括原作、原作者和译者、译作)与批评者之间视域融合的结果,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特征,因此,对翻译文本意义的评价就不存在单一的标准,翻译批判的标准必然是多元动态的。面对翻译批判标准的多元动态性,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就必须拒斥独断态度。这样,如何保证对翻译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做出合理的且普遍认可的评价就是翻译批评的主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就是要确立一种可用于合理批评的评价原则。本文作者依据在哲学诠释学所具有的宽容品格中所发现的基本线索,提出建立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的宽容原则。基于这个原则,翻译的批评的研究,就必须强调对话性,充分考虑到作者、译者、读者和理论批评者的理解和解释的境遇。这一原则不是翻译批评的方法论原则,而是为翻译批评的理论建构指出哲学诠释学的向度。这一向度甚至可以延伸至翻译批评理论本身,也就是说,对待翻译批评理论也要有宽容的态度。
  翻译批评原则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宽容原则是理解交流得以理性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翻译批评理性发展的前提,坚持翻译批评的宽容原则是促进翻译事业繁荣发展的保证,对宽容原则的探讨必将为哲学诠释学的翻译批评理论赢得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