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析媒介尘肺病报道的图景构建及其偏颇——以《南方都市报》、《工人日报》和《健康报》为例
【6h】

试析媒介尘肺病报道的图景构建及其偏颇——以《南方都市报》、《工人日报》和《健康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论文的创新性及意义

第二节 理论综述

一、议程设置理论

二、框架理论

三、媒介再现理论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报纸媒体尘肺病报道的内容表现特征

第一节 报纸媒体尘肺病议题设置分析

一、样本总量分布

二、尘肺病报道的议题分布

第二节 消息来源分布

第三节 报道体裁分布——兼论《南方都市报》尘肺病的深度报道分析

一、《南方都市报》尘肺病议题的连续报道及其互文性分析

二、《南方都市报》尘肺病议题的调查报道

第四节 报纸关于尘肺病议题的报道篇幅分析

第五节 报纸关于尘肺病议题的报道语气

第六节 尘肺病议题的内容表现总体特征

第三章 尘肺病人的形象呈现

第一节 传播学视野下的“形象”

第二节 尘肺病人媒介形象呈现的内容分析

第四章 尘肺病报道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 尘肺病报道的叙事类型

第二节 尘肺病人的形象建构

一、弱势群体形象

二、自助自救的形象

三、受救助的群体形象

第三节 影响媒介再现尘肺病人形象的原因探析

一、尘肺病人“他者”化

二、尘肺病人被“污名化”

三、尘肺病人“匿名化”

第四节 媒介的复合框架

第五章 结语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尘肺病患病人数占职业病患病总人数的80%以上,且发病症状凶险,致死率高,严重摧残患病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尘肺病患者法律意识薄弱,极少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维权困难,难以获得合理的工伤赔偿和应有的医疗救助。
  纸媒对尘肺病议题的构建,使得社会机构和受众开始关注尘肺病人这一群体的存在,这对于促进问题的发现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与解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研究发现,报纸在尘肺病报道的图景建构上主要以尘肺病患者的悲惨经历为出发点和关注点,在尘肺病议题的内容呈现上偏重于选择病人维权这一议题,尘肺病人形象的呈现被“固化”。在架设尘肺病相关议题时,媒体也多采用“无力框架”和“人情框架”,进一步凸显尘肺病人的弱势群体图像。相应地,对于尘肺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医疗救助措施的实施、资金的落实等一系列现实的社会问题,媒体并未重视,弱化了这些现实问题,从而减弱了报道的深度和传播效果。总体来说,报纸媒体的尘肺病报道多停留在“以情动人”的阶段,报道浮于表面,未能深入理性地分析尘肺病多发原因及尘肺病人维权困境产生原因及破解之道。
  本研究试图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媒介再现理论和框架分析理论,以三份不同性质的主流报纸为研究对象,分析纸媒有关尘肺病报道的图景建构,包括尘肺病议题的呈现模式,尘肺病议题报道的叙事类型和报道框架,以及尘肺病人的媒介形象呈现特点,以期透视纸媒尘肺病报道的总体特征和偏向,并探究媒体在报道和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深入挖掘,追求信息传播的科学全面,在以情动人的基础上保持报道的客观理性,纵深报道,更好地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