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的法律保护
【6h】

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的法律保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受损情况及法律保护现状

(一)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受损的表现

(二)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立法现状

二、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受损害的原因

(一)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我国政府保护理念有偏差,机构设置不合理

(三)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经营理念错误,经营不规范

(四)劳务人员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

(五)我国与国际劳工立法联系较少

(六)对外劳务合作中的合同不规范

三、菲律宾海外劳工权益保护制度及其借鉴

(一)菲律宾海外劳工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

(二)菲律宾海外劳工权益保护的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三)菲律宾海外劳工权益保护的重要举措

(四)我国对菲律宾海外劳工权益保护制度的借鉴

四、完善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一)完善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对外劳务合作中的法律适用的规定

(三)理顺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对外劳务合作中的保护作用

(四)加强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五)加强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综合素质

(六)构建跨国劳务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深化,对外劳务合作的规模和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输出劳务人员的数量也不断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外劳务合作劳务纠纷也日益增多,劳务人员权益被侵害的事件时常发生,我国劳务人员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权益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我国劳务人员个人利益的保护,还会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2012年,国务院为此专门出台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我国针对对外劳务合作颁布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对我国劳务人员权益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但该条例也不尽完善,不足以完全解决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菲律宾作为劳务输出大国具有较完善的海外劳工权益保护制度,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深入分析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的不足,借鉴菲律宾等劳务输出大国的经验,完善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结构上,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受损害的情况以及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劳务人员权益受损情况主要表现为依法取得工资待遇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社会保险权益、职业培训权、职业安全卫生权等合同权益受损以及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等非合同权益受损。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立法方面,《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并未涉及对外劳务合作条款,主要依靠国务院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以及一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范对外劳务合作。
  第二部分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受损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管理理念存在偏差;企业经营不规范;劳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我国与国际劳工组织联系较少;与对外劳务合作相关的合同不规范等原因。
  第三部分为菲律宾海外劳工权益保护制度及其借鉴。菲律宾作为劳务输出大国,其保护海外劳工权益的制度建设较为完善,在海外劳工权益保护立法、政府机构及其职能的设置、海外劳工强制保险制度等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借鉴菲律宾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的六点建议。第一点从调整《劳动法》等法律的调整范围、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法律法规的建议;第二点为从贯彻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出发完善对外劳务合作中法律适用的规定;第三点为理顺对外劳务合作中政府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对外劳务合作中的作用,为劳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第四点为加强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第五点为通过培训等措施提高我国劳务人员的素质;最后一点为通过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加强与国际劳工组织的联系以及发挥工会、民间组织的作用等途径构建跨国劳务合作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