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南子》形神修养思想研究
【6h】

《淮南子》形神修养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形神修养与《淮南子》的思想大旨

第一节 刘安其人与《淮南子》其书

一、刘安其人

二、成书问题

第二节 形神修养思想与《淮南子》思想体系

第二章 养形

第一节 养形:形备而性成

一、人由道生的形体观

二、应时直己而待命

第二节 人性论

第三节 养形之方

一、吹呴呼吸,吐故内新

二、静漠恬澹,应时节欲

三、平和喜怒,治于无病

第四节 养形与方仙道

第三章 养神

第一节 养神:神制则形从

一、形、气、神

二、精、气、神

第二节 养神之方

一、静而日充,保其精神

二、有主于中,以内乐外

三、人主养神,身国同治

第三节 至高境界:体道与真人

第四章 道与儒:《淮南子》形神修养思想的内在紧张和融合

第一节 言仁义礼乐

第二节 言无为

第三节 内在紧张的政治与学术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淮南子》一书博极古今、总统仁义、牢笼天地,博采众家而成一家之言。以“道”为本,兼治国与治身为一体,本文以《淮南子》的形神修养思想为对象,讨论修养的要素和方法,甄别修养的层次和境界,以此发掘其形神修养体系的思想与旨趣。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分析《淮南子》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一章介绍了刘安的思想品格特征及其门下宾客的不同思想取向,在借鉴前人之说的基础上分析《淮南子》一书的思想归属,提出了书中存在的儒道思想矛盾,并对形神修养思想在《淮南子》体系中的呈现作出梳理。
  第二章围绕“养形”进行讨论,首先阐述了“重生”、“知命”、“人性”三个范畴的含义,了解这三个范畴是进一步讨论《淮南子》形神修养的基础:“重生”思想,首先在于重视由道生物、复归于道的过程,其次在于重视现世的生命;“知命”在于知晓“天命”的存在,人之祸福、仁义、卑鄙皆系于此,面对天命,应当内修其道,应时直己而待命;“人性”本静,且可易可教,性三品说就是为人性之教而提出的,进而分析了《淮南子》中养形的方法,最后对其养形与方仙道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判断。
  第三章围绕“养神”展开,对“形、气、神”与“精、气、神”两个体系及内部的关系进行概括,“形、气、神”三者对应者整体修养体系;“精、气、神”三者对应养神的内部元素,进而总结了养神的方法,并将其形神修养最终落实到人主“治身”与“治国”的关系之中,人主体道、修养不仅可以在自身达到理想的境界,还有系于国之治,“治身”与“治国”遵循着同一的道理,内得治则外与之相应,除此之外还对《淮南子》中至人、真人、圣人、贤人的含义与境界进行解析,并试图透过其对至高境界的描写,体察其真正所指及原因。
  第四章重点论述的是《淮南子》中道与儒的内在紧张,从仁义礼乐、无为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并分析这种内在紧张产生的政治及学术原因。
  文章最后,简要概括了《淮南子》的形神体系在中国哲学形神问题中的地位和影响,秦汉时期是形神观的发展阶段,《淮南子》的形神体系不仅探究了形神产生的本原问题,且提出的神主形从、形有摩而神未尝化观点,是形神论中“养神”“长生”主张的理论依据,且对桓谭、王充的生死观、《太平经》、葛洪的早期道教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