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业场地周围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6h】

工业场地周围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工业场地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1.2.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地下水污染状况

1.2.3 垃圾填埋场周边大气污染状况

第二章 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分析

2.1 土壤的采集

2.1.1 采样前准备

2.1.2 样品采集过程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3 土壤性质和重金属测定

2.3.1 土壤pH测定

2.3.2 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2.4.2 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水及渗滤液重金属含量状况分析

3.1 地下水采集

3.1.1 采样前准备工作

3.1.2 样品采集过程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3 水样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3.3.1 水样pH测定

3.3.2 水样重金属含量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

3.4.2 地下水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气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分析

4.1 大气的采集

4.1.1 采样前准备

4.1.2 样品采集过程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3 大气性质和重金属测定

4.3.1 PM10、PM2.5的检测

4.3.2 样品的前处理

4.3.3 样品的处理

4.3.4 标准溶液的配制

4.3.5 大气重金属含量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PM10、PM2.5的检测结果

4.4.2 大气中重金属含量

4.4.3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以及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污染也愈发突出,尤其工业场地的肆意开采、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导致城市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由此所带来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其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尤为突出。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滞后性、累积性、隐蔽性等特点,因此短时间内没有危害人体的状况发生,很难被人们察觉,也就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近年来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从2009年的陕西凤翔、湖南武冈铅中毒事件到2010年的江苏盐城大丰市、广东清远儿童血铅事件;从2011年的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到2012年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从2013年的镉大米事件到2014年广西大新县镉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让人们开始审视并关注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以尾矿库、城市垃圾填埋场为代表的工业场地所释放出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累积,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都与之密不可分,而这些疾病不易被察觉,即使发现也很难治愈。因此,工业场地周围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近些年,我国也对工业场地周边的污染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大多都是单一的土壤监测,对工业场地渗滤液及周边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重金属的系统研究较少,而且目前所采用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普遍存在投资过高、治理成本过大和治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本文通过某尾矿以及某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农田土壤、渗滤液及地下水和大气中重金属的分布状况、化学形态以及自然状态下向周围环境介质中释放规律的研究,并借助检测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来分析垃圾场对周围环境介质的污染程度及有关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山东省某尾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布情况分析,相对尾矿的距离不断增加,重金属的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距离尾矿500m处,重金属的含量明显减少,说明尾矿对距尾矿500m范围内土壤的重金属会产生较显著的影响。通过对尾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发现该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各采样点,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说明尾矿对周边土壤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也不尽一致。
  2.通过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周边监测点位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后发现相对尾矿的距离不断增加,重金属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距离垃圾填埋场300m内的监测点位,地下水受重金属污染严重;距垃圾填埋场800m以上重金属的含量明显减少,基本达到正常水平,说明垃圾填埋场对300m范围内的地下水的重金属含量会产生影响。
  3.通过对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有一定影响。从富集因子的特征分析显示,垃圾场的镉和铅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是人为因素即垃圾填埋场扬尘引起的;汞和砷是人为因素和环境本底共同作用的结果;铬则是基本来源于自然环境的环境本底。通过对生物有效性系数分析计算,垃圾填埋场中铅的生物系数最大,对人体危害最大,汞的生物系数最小,对人体危害最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