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伴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儿童临床特点分析
【6h】

伴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儿童临床特点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情况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项目

2.4 多系统受累情况

2.5 CAL组心血管系统受累情况

3、讨论

1.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KD的发病机理

3 伴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伴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累及其他系统情况,以为预测或早发现该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对山东省立医院从2013年6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及76例不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伴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累及其他系统情况,以为预测或早发现该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
  结果:
  1.一般情况:伴有冠状动脉改变的KD发病年龄多小于3岁,占87.1%。男孩发病较多,男女比为:1.93∶1。伴有CAL组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30∶1,其在性别分布方面与非CAL患儿无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有差异,1岁及以下的川崎病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占65.9%。
  2.主要临床表现:CAL组患儿发热且持续时间大于5天者100%,确诊前发热平均天数10.09±6.395天,明显高于非CAL组;与非CAL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的是皮疹、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手足硬肿以及口唇改变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CAL组患儿临床表现满足川崎病患儿诊断标准的占55.3%,满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3条及以下者占44.7%,其中满足3条者16.5%,出现2条者27.1%,未满足条件者中,口唇改变及球结合膜充血的出现率最高。
  4.多系统受累情况: CAL组患儿易伴发多系统损害,1个系统受累占4.7%,2个及以上系统受累占95.3%,3个以上系统受累发生率在51.8%,2个及以上系统受累频率明显高于非CA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伴发CAL的川崎病患儿,左冠状动脉发生改变的共82例(96.5%),冠状动脉病变只发生于左冠状动脉的有31例;右冠状动脉发生改变的有54例(63.5%),仅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发热右3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发生病变的有51例。其中左冠状动脉病变中,主干增宽的有74例(87.1%),前降支增宽的有39例(45.9%),回旋支增宽的有12例(14.1%),开口处增宽的有13例(15.3%),另外左冠状动脉分叉处及起源处也可出现增宽。右冠状动脉病变中,主干增宽有47例(55.3%),开口处增宽10例(11.8%),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有28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有6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均发生于右主干。
  6.发生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KD患儿,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中无明显差异。
  结论:
  1.伴有冠状动脉改变的KD发病年龄多小于3岁,男孩发病较多,男女比为:1.93∶1。伴有CAL的KD患儿同不伴CAL的患儿在性别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年龄分布上有差异,1岁以下患儿更易发生CAL。
  2.主要临床表现中,CAL组患儿皮疹、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手足硬肿以及口唇改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CAL组,CAL组确诊前平均发热天数明显高于非CA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口唇改变及球结合膜充血在CAL组所患儿中出现率均较高,而皮疹、四肢末端改变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在此组不完全川崎病中出现较低。
  4.伴发冠状动脉病变的KD患儿多伴有多系统损害,若伴有3个以上系统受累时需警惕CAL发生。
  5.本研究川崎病患儿中,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以LCA单独受累和LCA+RCA同时受累两种形式最常见,左冠脉更易受累。
  6.发生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KD患儿,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中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