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参皂甙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6h】

人参皂甙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抑郁症模型的种类

1.2 神经保护作用

1.3 神经营养因子和相关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关系

1.4 人参皂甙的神经保护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慢性应激剌激导致抑郁症行为发生的研究

3.2 人参皂甙(G-Rg1)抗抑郁效应的机制研究

4 讨论

4.1 大鼠CUMS模型导致抑郁症中杏仁核神经可塑性改变

4.2 G-Rg1通过CREB-BDNF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效应

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经研究推测与脑内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但其具体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脑内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部分脑区体积结构改变、神经元受损,有明显的功能性异常。实验动物体内和体外的研究发现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g1,G-Rg1)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是否具有抗抑郁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尚未见明确报导。因此,本课题通过成功构建大鼠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症模型,运用行为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杏仁核部位的神经突触可塑性变化在抑郁症发生中的作用,并探讨人参皂甙G-Rg1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抗抑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目的:1.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确定慢性应激刺激参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发展。2.研究SIRT1-CREB-BDNF信号系统在抑郁症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3.研究人参皂甙G-Rg1通过SIRT1-CREB-BDNF信号途径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
  方法:对Wistar大鼠进行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CUMS组、人参皂甙预处理组(G-Rg1+CUMS)和溶剂预处理组(NaCl0.9%+CUMS)。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接受为期六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刺激处理。建模完成后对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进行抑郁行为学测试。取建模成功大鼠杏仁核部位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SIRT1、CREB、BDNF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tophysin(SYP)等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运用RT-PCR技术检测以上相关蛋白基因水平表达的变化。
  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UMS大鼠体重增加明显减少,快感缺失症状增强,绝望行为增加,产生抑郁样行为。2.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UMS组杏仁核部位SIRT1、CREB、BDNF、PSD-95、SYP等蛋白表达减少。3.RT-PCR结果显示,CUMS组杏仁核部位SIRT1、CREB、BDNF、PSD-95、SYP等基因表达量降低。4.与CUMS组相比,人参皂甙预处理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相关蛋白表达量增加,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结论:在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中,人参皂甙G-Rg1通过CREB介导的信号通路使大鼠杏仁核内BDNF、PSD-95、SYP等蛋白表达上调,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并有效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以上研究提示人参皂甙G-Rg1对抑郁症临床治疗药物的研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