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实验研究
【6h】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研究背景

动物实验部分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1.患者资料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结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动物模型与临床患者中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使用缝线法诱导CNV,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1组、2组、3组分别于缝线后1w结膜下注射0.05ml抗VEGF药物、基质内注射0.05ml抗VEGF药物、结膜下注射0.05ml生理盐水14组、5组、6组分别于缝线后2w结膜下注射0.05ml抗VEGF药物、基质内注射0.05ml抗VEGF药物、结膜下注射0.05ml生理盐水。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CNV的生长变化,图像处理软件测量CNV的长度、面积和管径。每组注射前和注射后1、2、3w各随机处死一只实验兔,抽取房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量VEGF蛋白浓度,取角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前瞻性观察不同原因所致CNV的患者共6例6眼,随访3-12月。所有患者根据病变范围及深度分象限结膜下及基质层注射抗VEGF药物共0.2ml。随访期间行视力、眼压及裂隙灯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视力、眼压,CNV的长度、面积、管径等指标,根据新生血管的形态及各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1组与3组比较,1组注射后1w、2w CNV长度、面积、管径均小于3组,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3w长度无统计学差异。2组注射后1w CNV各指标均小于3组,有统计学意义,与1组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注射后2w、3wCNV各指标明显小于3组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与6组比较,注射后4天、1w、2w、3w4组CNV管径、面积明显小于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度无统计学差异。5组与6组比较,注射后4天CNV长度无统计学差异,5组面积、管径明显小于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1w、2w、3w CNV各指标均明显小于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组与4组比较,注射后4天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注射后1w长度无统计学差异,5组面积、管径明显小于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2w、3w5组CNV各指标均小于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LISA示1组在注射后1w VEGF浓度降至最低,与注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注射后2w、3w VEGF浓度有明显增加,与注射后1w相比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同时期3组浓度;2组注射后1w VEGF浓度与注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与1组注射后1w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注射后1w、2w、3w VEGF浓度均明显小于注射前以及同时期3组,2组注射后2w、3w VEGF蛋白浓度均明显小于同时期1组。4组注射后注射后3w与注射前及6组同时期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6例患者结膜下及基质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1w,CNV变短、管径变细、面积减小,部分细小血管消失;睫状充血和角膜水肿减轻,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注射后随时间推移,CNV再生,血管长度变长、面积变大、管径变粗。4例患者行多次注射,每次注射后均出现CNV变短、管腔变细,角膜水肿和浑浊减轻,注射后随着时间推移新生血管再次生长。每次注射后1w、2w、3w患者CNV面积、管径下降比例均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1w、3w长度下降比例无统计学意义。注射后4w CNV管径下降比例有统计学意义,长度和面积下降比例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于抗VEGF药物注射后行角膜移植术,术后植片清晰,愈合好。
  结论:结膜下及基质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抑制CNV的生长,主要表现在CNV管径的缩小。角膜基质内注射的抑制效果优于结膜下注射,早期注射的效果优于晚期。重复用药可维持其作用,为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