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错(牙合)畸形矫治动机和相关社会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6h】

错(牙合)畸形矫治动机和相关社会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应用Q方法分析成人患者的矫治动机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对患者寻求正畸治疗动机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部分 人格特征对大学生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英文论文

展开▼

摘要

牙合畸形不仅仅影响患者外貌以及口腔功能,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与牙畸形的人群相比,拥有更好牙外观的人群有更高的自尊以及社交认可,口腔相关的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而正畸治疗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外貌、口腔功能、从而提高社会心理和生活质量。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正畸治疗中成人患者的比例也在日趋增高,与此同时,成人患者自身社会经历较多,他们的思想、性格和行为上有差异,这些差异也对个体的牙科美学自我认知和矫治动机产生了影响,对矫治的目标和满意度也有影响。因此,正畸医生应该了解成人寻求正畸治疗的生理和社会心理特征,正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运用好“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增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提升治疗质量。
  目前,国内外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日益增多,而国内学者对患者的错合畸形认知和矫治动机的研究非常少。临床上发现一些成人患者不仅仅是由于牙齿美观和功能问题来矫治牙齿,不同的人对自己的牙问题认知也不一样,有些人即便非常轻微的错畸形,也认为严重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强烈要求进行正畸治疗,这可能跟个人的人格特征,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传统的调查研究常基于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往往由医生主导设计问卷,以医生的观点为核心,但Q方法让研究对象直接表述他们的内在观点,以受试者为变量,以陈述的观点为样本,将受试者的观点作为其调查研究的核心,从定量和定性上加强了传统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成人患者复杂的矫治动机和错畸形相关心理特征,应用Q方法和多种心理学量表对成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合临床检查,系统性的调查患者的矫治动机,分析影响患者矫治动机的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人格特征对大学生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应用Q方法分析成人患者的矫治动机
  成人正畸患者的矫治动机是其寻求治疗的动力,也影响着他们的依从性,矫治效果和满意度。牙齿畸形程度,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人格特征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使得患者矫治的动机也不大一致。为更好的提供人文关怀和服务质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成人患者的正畸治疗动机,并根据其动机对人群进行分类,以期做到针对不同动机类型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设计。
  本研究以Q方法为主要调查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观点的收集:前期通过与不同人群的深度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整理成人患者具有代表性的矫治动机,通过动机语句整理和优化,最终确定35条动机语句。二、选择受试对象:在温州地区,选取45名不同社会背景和教育程度,且准备正畸的成人患者。三、强制的语句排序:要求被试者对35条“正畸治疗动机”的观点语句进行排序,并完成一张从“最认同”到“最不认同”的Q分布调查表。四、用专门的Q方法数据处理软件PQmethod2.35,对45名参与者完成的Q分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被试者完成的Q分布处理分析结果,将患者根据其主要观点的顺序,主观上分为相应的4类人群,类型1:希望改善外貌和自信心;类型2:希望改善牙列和功能;类型3:希望改善牙和牙列;类型4:易受周围人影响型;还有部分持有分散观点的参与者不包括在以上类型。结果表明成人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80%的参与者都能够归类到以上4类典型的分型中。
  第二部分 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对患者寻求正畸治疗动机的影响
  许多严重牙合畸形的,客观上需要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拒绝临床治疗,这些患者可能认为正畸治疗后的改善与他们付出的相关的风险和成本是不平衡的,或许,在患者自身角度来讲,牙畸形导致的社会生活和心理影响并不严重,所以矫治动机不够强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寻求正畸治疗的成人对牙科审美的自我认知,评估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对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动机的影响。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试验,招募18至30岁的成人正畸门诊初诊患者404人,参与者被分成2组。干预组(接受正畸治疗)和对照组(不接受正畸治疗),将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参与者根据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匹配,使用口腔正畸治疗需要指数的牙齿健康部分(IOTN-DHC)对患者错畸形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使用中文版的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问卷(PIDAQ)来测量参与者错合畸形相关的审美社会心理影响,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和组内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口腔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DHC,P=0.13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PIDAQ量表的总分和各项分量表均高于对照组,除对照组(F=1.802;P>0.05)的自信分数外。4个IOTN-DHC等级组内也有差异,PIDAQ分数和IOTN-DHC等级成强相关。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DHC等级,心理影响、社会影响和美学关注对患者是否接受正畸治疗有显著影响,这表明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在寻求正畸治疗的成年人的决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寻求正畸治疗的人群来说,牙科审美影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客观错合畸形严重程度的增加,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也会加重,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在他们寻求正畸帮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然而,即使有严重客观治疗需求的患者,如果他们对牙科审美的潜在社会心理影响缺乏自我认识,他们也可能拒绝接受正畸治疗。
  第三部分 人格特征对大学生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错合畸形将降低口腔相关生活质量指数(OHRQoL),并且影响程度随错畸形的程度增加而加重,然而,一些轻度错畸形的患者却自我认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尚未有系统理论对此现象进行详细解释。本研究旨在探寻人格特点以及其他因素对未接受正畸治疗的大学生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温州市两所高校的17至24岁的大学生,共555名参与实验,最终443名学生的调查问卷被记入结果,其中包括171名男性和272名女性。受访者被要求完成两份自填问卷:简化版口腔健康影响量表(OHIP-14)以及简化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问卷完成之后,调查者检查受访对象的牙齿情况并用口腔健康指数(IOTN-DHC)进行评估。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Mann-Whitney检验,研究了各组间的OHIP变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测试,进行了OHIP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广义多元线性回归和预测曲线对EPQ人格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不同专业间,OHIP-14的总分或是分项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性别对于OHIP-14的总分或是分项分数有显著关系,例如躯体疼痛,心理障碍及不适等方面。OHIP-14的总分及分项均与神经质这一人格特征显著相关(P<0.001)。同时OHIP-14的总分以及其中一些分项与精神质人格特征相关,例如社交障碍,心理障碍和不利因素。在各组中女性相对于男性OHIP-14的分数明显更高,表明女性更在意口腔健康并且生活质量受口腔影响更多,尤其是在轻度错畸形的个体中。同时对于男性而言,错畸形在功能限制,社会心理和幸福感等方面影响口腔相关生活质量,且随错的程度增加而加重。这一趋势在女性受访者中表现不明显。
  广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人格特征与OHIP的关系显著,此外,OHIP总分与性别有关,女性受访者的OHIP得分较高。口腔相关生活质量与其他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系统性的分析了成人正畸患者的动机,并将患者根据相应的动机排序进行了分类,发现患者的矫治动机复杂多样,有审美需求,也有功能修复需求,有些患者关注社会心理需求。为此,进一步利用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问卷对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动机做了深入分析,发现在牙畸形程度相似的情况下,牙科审美的社会心理影响程度对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决策起着调整作用。而人格特征作为内在的影响因素,神经质人格特征人群的生活质量更容易受到牙畸形的影响,也更容易寻求正畸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