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四湖湖滨带植被过滤带的生态效应研究
【6h】

南四湖湖滨带植被过滤带的生态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湖滨带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进展

1.3 湖滨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4 植被过滤带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1.5 南四湖研究进展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南四湖自然概况

2.2 南四湖建设历史

2.3 南四湖生态现状

第3章 南四湖湖滨带植被过滤带的构建

3.1 滨湖堤岸修复和多样性示范带位置及规模

3.2 技术措施

3.3 植被恢复物种选择及群落配置

3.4 实施过程

3.5 后期管理

第4章 南四湖湖滨带植被过滤带的生态效应评估

4.1 水土保持评估

4.1.1 土层紧实度

4.1.2 土壤质地

4.1.3 植物根系

4.1.4 地面枯落物

4.1.5 水土保持能力直观评价

4.2 植物群落特征评估

4.3 生态效应总体评价

第5章 南四湖滨湖堤岸多样性示范带建设评估

5.1 群落学基本特征

5.2 水土保护能力与生态系统功能

第6章 区域生产力研究—芦苇生理指标评价

6.1 群体特征分析

6.2 生物量分析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湖滨带作为陆地环境与湖泊水环境之间的景观廊道,是健康湖泊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滨湖堤岸生态修复的瓶颈和节点,其在水陆生态系统之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多年来由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强,造成大量湖滨带景观破碎化,自然湿地资源减少甚至丧失,严重影响了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与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植被过滤带是指位于污染源和水体之间的植被区域,水体一般有河流、湖泊等,植被则包括草地、林木、灌木甚至农作物等。滨湖堤岸植被过滤带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对于堤岸的保护、降低土壤侵蚀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控制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关键措施。同时植物的根系、枯落物等还可以较好地固定周围堤岸土壤,增强堤岸的抗侵蚀能力。
  论文在深入研究南四湖当地湖滨带的特点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湖滨带修复的技术方法,选取典型地段对南四湖滨湖堤岸进行了规划和构建,采用工程和植物种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了滨湖堤岸生态修复和多样性示范带。同时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四湖湖滨带植被过滤带的生态效应评估方法。筛选了一些能够直观反映植被过滤带生态效应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这样既易于测定获取,又能保证每个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比如土壤紧实度、土壤质地、植物根系、地面枯落物等。采用专家打分法,将样地所有评价指标得分求和后得到样地的综合得分,然后导入统计软件进行直接分析。多样性示范带建设评估从群落特征方面进行分析,比如盖度、平均高度、雨季草本层优势度等。生产力的研究方面,则主要依据区域内建群种芦苇的盖度、平均高度、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来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修复示范带生态系统与周边对照样地生态系统联系密切,但整体状况优于对照样地。示范区域建设虽然运行时期较短,但相较对照区域生态质量更高,效益显著,整体生态状况优于对照区域,人工辅助修复措施已经开始产生重要作用。另外植被过滤带的构建有效防止了堤岸雨淋冲沟,达到了生物护坡目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景观生态价值。
  同时在湖滨带生态修复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评价指标选取不够充分,长期的监测工作匮乏等。因此应在各指标之间建立一种层次评价关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能直观反映生态修复效果的指标,进而建立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后期更需要在长时间内对修复效果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工作。另外还要进一步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进而达到三者效益的有机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